政府信息公开

“老”蚕桑迸发“新”活力

发布机构:区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21-07-13 09:56 字体: [ ]

四川在线消息(张敏 记者 杨鸿波)盛夏七月,大山里的广元朝天区水磨沟镇菜坝河村蚕桑产业示范基地,一片片密植桑林随风起伏,一垄垄一行行,如碧浪般美丽翻涌。

桑树不高,却枝叶葱茏,每一片叶子都肥美多汁,绿得精神。58岁的菜坝河村群众杨长珍穿梭在桑树间,快速地采摘桑叶,手脚麻利的她,一天可采摘桑叶500多斤,日工资达一百多元。十多分钟后,这些新鲜的桑叶,在经过杀菌、剪切后,被均匀地铺洒在蚕床上,成为了蚕宝宝们的美味佳肴。

“若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据了解,菜坝河村平均海拔9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温适宜,是发展桑蚕产业不可多得的“宝地”,种桑养蚕历史可追溯到30年之久,但基本上都是以农户零星养殖、自产自销为主,规模小且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才能让“老”蚕桑产业迸发出“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8年,经过多方考察研究,菜坝河村把蚕桑产业确定为村级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引进优质合作社——金达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撂荒山地200亩,规模化种植生态密植桑树20万株,建设标准化蚕房600平方米,探索生态发展与产业富民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并成效初显。

步入蚕房,从下往上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蚕床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屏住呼吸仔细聆听,依稀能听到蚕宝宝集体吃桑叶的沙沙声。今年50岁的徐曾保,负责蚕房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拥有20多年养蚕经历的他,说起养蚕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第一批夏蚕共培育蚕种120多克,目前已达五龄蚕,再精心培育一星期左右即可摘茧出售,预计可采摘优质鲜茧1000余斤,产值2万余元。”

“每年养六季蚕,待2023年桑树进入盛产期,年可养蚕600张,产茧2万余公斤,实现产值近百万元。”徐曾保介绍,合作社每年按比例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红利分配,2020年,全村人均分红达108元。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带动附近30多名留守劳动力常年在基地务工,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如今,在朝天区连绵的大山里,撂荒山地摇身变成“桑田”,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据介绍,蚕桑产业是朝天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20年,该区蚕桑产业覆盖全区8个镇20个村1万余农户,标准化桑园达3万亩,养蚕17000万张、产茧13000担,“桑、蚕、茧、丝”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业已形成,年各类综合产值达1.2亿元。朝天区作为广元唯一一个省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区,被省农业厅纳入全省30个蚕桑产业发展重点县区之列。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电话:0839-8622290 蜀ICP备12028058号-1 广公网备510812010001号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