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9-8622290 蜀ICP备12028058号-1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1)聚焦“三个重点”,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聚焦城镇污水治理。制定城镇污水处理“三推方案”,建成城镇污水处理站14座,铺设污水管网64.7公里,日处理污水达9000吨,探索推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托管运营”模式,委托2家专业污水处理管理企业负责运营维护,切实解决了运营成本高和专业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聚焦工业污水治理。针对不同工业园区类型,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建成工业污水处理站4座,污水管网覆盖率100%,园区内49家企业接入污水处理站,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聚焦农村污水治理。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李家镇永乐村等大型居民聚居点建成6座大型三格化粪池,实现周边聚居点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对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户,建设户用三格化粪池、沼气池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000余户,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达40.2%。
(2)推行“三个步骤”,有效化解垃圾治理难题。统一建设。按照“户配垃圾桶、组设收集点、村建服务站、乡建中转站”的建设模式,全区统筹配置分类垃圾箱(桶)1万余个,改建投放点2000余处,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服务站60余个,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23座、城区智慧居家馆10座,实现城乡垃圾不落地、收集设施全覆盖。分类回收。在城区,实行“三次四分类”模式,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标准进行回收。在农村,实行“三次两分类”模式,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两类的标准进行回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转运处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形成“城乡打包、运营一体”市场化转运处置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将农村生活垃圾中的不可回收类、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餐厨垃圾,分别转运至市焚烧发电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城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0%。
(3)提升“三项能力”,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饮用水源地保护能力。全区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水源地全部划定保护区,并实施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保护区标志及取水口隔离设施,一、二级保护区内和交界处设立界碑、界桩、交通警示牌,持续保障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提升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先后建成省控大中坝空气自动监测站、大巴口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嘉陵江入川国控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正在加快广元市长江经济带元西村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步伐,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质增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引进企业投资1.5亿元正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配套建设秸秆农林废弃物收储及粉碎、烘干等设施,建成后年可处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40万吨,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