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9-8622290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胡靖南 记者 张敏
和往年一样,在中秋节前夕,广元市民张健明都会特地开上车前往朝天区中子工业园区,买上几箱地道的中子月饼。“除了自留一小部分,其他的全部寄给各地的亲朋好友。”张建明笑着说,“大家都点名要吃这个,我就只好年年不辞辛劳跑一趟。”
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俘获无数“粉丝”的心,拥有300多年历史传承的中子月饼,在用传统手艺留住“老味道”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鼓起了群众“钱袋子”,小小月饼实现了大收“亿”。
用传统手艺留住月饼“老味道”
穿戴好干净的白大褂、网帽、以及鞋套,再经过一个除尘消毒的风淋装置,9月8日,记者走进中子工业园区越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月饼生产线一睹中子月饼的生产过程。
弥漫着烘焙后核桃酥香和植物油香气的是配料间,这是中子月饼生产线的起点。中子月饼最为经典的口味属核桃月饼,其采用朝天本地优质核桃,以大粒入馅,低温烘焙,具有“饼皮酥脆、桃仁醇厚、甜而不腻、唇齿留香”等诸多优点。
“核桃、芝麻、松仁、瓜子仁等原料都要在这里经过严格检料、筛选,再放进烤箱里烤至半熟,冒出香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谢富贵告诉记者,每一个月饼的重量、馅和皮的比重,都是统一标准。挑选好的原材料按照“秘方”配比拌匀,然后再进行人工捏制、称重。
饼皮也是中子核桃月饼制作的关键。如何保持饼皮的酥脆?谢富贵介绍,秘诀在于该月饼选取了生长期长达200天以上的面粉,由于生长周期长,面粉蛋白质和支链淀粉含量高,保证了口感的细腻。除此之外,油酥的配比和对烘焙温度和时间的掌控也必须精确,多者合一,才能确保每一个中子月饼口感的醇厚。
制馅、和面、起酥、捏馅、包裹、套模、成型、烘烤……而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都需要依靠人工操作完成。“虽然只是一块简单的月饼,但是要把它做好、做精,需要花费很多心思。我们之所以一直采用传统工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和优化,目的就是想让大家能一直吃到纯正‘老味道’的中子月饼。”谢富贵说。
而创新,则赋予了新时代的中子月饼以更丰富的内涵。在该公司的销售柜台上,记者看见,除了传统的核桃月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特征新开发的蛋月烧、乳酪玫瑰、酸奶提子等新口味月饼也广受市民欢迎。“特别是公司今年主打推出的40克迷你小月饼,好吃不腻,供不应求。”柜台工作人员介绍。
延伸产业链鼓起群众“钱袋子”
辗转进入自动化生产车间,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记者看见,烘焙好的月饼正通过传送带,进入冷却(灭菌)环节、然后到达包装机进行内外包装,整个过程都由生产线自动完成。
“目前,整条生产线日均可生产月饼两万余个,较好地满足了当前的市场需求。”谢富贵介绍,月饼生产中人工与现代化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有机结合使得产出的月饼既保留了传统优良风味又严格把控了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
然而在十多年前,朝天区的月饼企业还都是一个个家庭式手工小作坊。由“小作坊”成长为“规范食品生产企业”,谢富贵总结了三个”得益于”:第一个“得益于”是党的好政策,给中小企业生存提供了丰厚的“沃土”;第二个“得益于”是朝天区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第三个“得益于”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传统加创新的路子,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建园区,成立月饼协会,建立行业标准……据了解,近年来,朝天区把中子月饼作为“名片”产业来抓,着力在企业培育、服务保障、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突破,制订了月饼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引进人才、革新技术,形成了基础牢固、支撑有力、保障到位和前景广阔的发展新格局。
“特别是月饼产业分会的成立,实现了对园区内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等行业内信息的及时会商、分析、指导,鼓励同类型企业实现良性竞争,应时应季生产差异化产品,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中子月饼走上了精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谢富贵感慨地说。
据统计,目前,朝天区共培育了“越龄食品”“月桂食品”“棒仁食品”等月饼生产规范企业7家,打造了“女皇贡饼”“垭垭上”等一批优秀品牌,带动20余家传统手工作坊发展壮大、2000余当地群众就业增收。2021年,中子月饼产销量突破2000吨、实现产值2.3亿元,“中子月饼”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