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莴笋等这些平时餐桌上的美味蔬菜,摇身一变成为服务于朝天区曾家镇的“中国田园博览会”工程的绿化景观。作为川北地区知名的蔬菜生产乡镇,曾家镇在今年“中国田园博览会”工程中,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供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优势,以“可食蔬菜地景”替代“村庄绿化”,既达到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满足了当地农户的种植需求,开辟了特色产业新路径,既保证农民增收,同时助力人居环境改善。
日前,大竹村村民郑长兵开心地与游客们分享着自家门前一处与众不同的小菜地,这里种植的不是名花异草,而是可以被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万万没想到,我们小时候在农田里种过的菜能变成这么漂亮的景观!”郑长兵说。今年初,在曾家镇统一规划下,全镇11个村纷纷在宅前屋后、零星地块上,种上了莴笋、甘蓝、辣椒等绿色蔬菜,总面积达30000亩,试点以可食蔬菜地景代替村庄绿化。李家村村民易金禄说:“育苗初期,镇里的工作人员就给我们发放甘蓝、辣椒苗,它们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既漂亮又实用,非常符合咱们曾家特色。”
甘蓝、莴笋等不仅可以绿化美化村庄,更可以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曾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文鑫更看重可食地景种植的社会功用,“种植可食地景让普通人有可能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有机会与自然更近距离地接触,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新关系。”简单易学的种植技术让每个人都可轻松参与其中,为人们带来种植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激发村民参与“中国田园博览会”建设的积极性,做好乡村治理共治共建共享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曾家镇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除了甘蓝、莴笋等投入到可食蔬菜地景的试点种植行列,更多的果蔬类也将陆续引进试点名单,届时新叶赏绿、花开赏景、收获喜悦的曾家特色将更加丰富地呈现出来,成为蔬菜之乡新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