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源头减量。完善收运协同机制,在巩固“定点定时”收运模式基础上,针对偏远地区及特殊需求群体建立“预约收运”服务制度,推动回收网点与处置企业精准对接,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建设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6个,实现可回收物集中收集、规范转运,打通资源回收“最后一公里”。
拓宽资金渠道。以乡镇为单位打包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依托规模化运营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质量,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形成“村级统筹、政府补助、市场参与、村民付费”的多元经费保障格局,确保治理可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我区12个乡镇均已初步建立生活垃圾付费制度。
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项目资金分配与政策协同,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每月对各乡镇开展不少于1次的督查检查,重点核查分类设施完好率及使用情况、垃圾收费台账规范性及公示情况、清运车辆运行状态,对清运不及时、责任不落实的村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