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朝天区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区民政局局长乔发东。就朝天区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相关政策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乔发东: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很高兴来到这里,就低保保障政策为大家答疑解惑。
主持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低保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天,我们就请来了民政局局长乔发东,请他为我们解读一下低保保障政策。
乔发东:好的,主持人。低保是指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城乡低保是当前覆盖面最大的民政兜底保障政策,是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力确保了“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主持人:听了乔局长的介绍,我们对低保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低保认定政策文件依据和我区目前保障标准是多少。
乔发东:现行低保政策是根据《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川民发〔2021〕180号文件,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 年为依据开展低保认定工作,目前我区低保分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两类。执行标准采取分档的方式进行发放,分别是农村低保补助标准A类420元/月/人; B类240元/月/人; C类185元/月/人;D类150 元/月/人;城市低保补助标准740元/月/人(根据收入,实行补差发放)。
主持人:感谢乔局长的详细解答。这些保障措施确实为低保人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在申请这些保障时,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和工作程序呢?
乔发东:首先,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基本条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目前我区的农村低保标准为533元/人/月,城市低保标准为740元/人/月),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按规定程序认定为低保对象。提出低保申请,要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提出低保申请,同时如实填报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等相关表册,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程序,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房产证、土地确权证、收入情况证明和其他相关证明等材料。接下来,开展初审和信息核对。乡镇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在村(居)委会协助下,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并报区级民政部门启动信息核对程序。接下来,进行公开公示。乡镇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及时在村(居)委会设置的村(居)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送区级民政部门。公示有异议的,乡镇应当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重新组织调查或开展民主评议,调查或民主评议结束后,乡镇重新提出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送区级民政部门。最后,进行审核确认。区级民政部门收到乡镇初审意见和相关材料后进行审核确认,并按照20%的比例进行入户抽查核查,如符合纳入条件,自审核确认之日起下月起发放低保金;另外,考虑到一些有重病重残人员的家庭,负担格外重,政策规定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可以单独纳入低保。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也可以参照“单人户”提出低保申请,如经审核,其财产符合条件的,也可以纳入低保范围。
主持人:请问低保金是如何发放和监管的?
乔发东:低保资金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央和省级财政困难群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川财社【2023】28号)文件要求执行,实行专款专用,每月足额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到保障对象社保卡中,全流程实行系统化数据操作,有效的确保了资金的规范阳光运行、精准有效保障。
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呢?
乔发东:为了确保低保政策的有效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印发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单、开展宣传进家庭、宣传进村社等多种渠道宣传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度,让民众足不出户也能深入了解政策。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指导,从而更好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是加强公开公示。在政府官方网站、乡镇、村社公开公示栏公示新增城乡低保政策及享受政策人员情况,使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发挥,更好的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救助工作。
四是加强协同配合。完善部门信息共享、常态化同乡村振兴、医保、住建、残联、卫健、人社等部门做好信息对接,比对核实工作,主动查找、智慧发现群众致贫风险,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主持人:非常感谢乔局长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低保人员政策。最后,我想请你对我们的观众朋友们说几句话。
乔发东:社会救助是集中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民心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更全的机制、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感谢广大朋友对民政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主持人:好的,感谢乔局长的精彩解答。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