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9-8622290 蜀ICP备12028058号-1 广公网备510812010001号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广朝府发〔2022〕38号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广元市朝天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级相关部门:
现将《广元市朝天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7日
广元市朝天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广府发〔2022〕2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体育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丰富科学健身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美丽幸福现代化新朝天。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进一步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5%,《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1.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二、主要任务
(三)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
完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着力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场地设施。到2025年,新建公共体育场馆1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1个、多功能运动场10个,乡镇配套建设室内健身房12个,跟踪配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体育设施。
居住区健身场地设施配套提升。根据居住区和社区建设情况,完善群众举步可就、便捷多元的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民居住区、社区和新农村聚集居住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配建标准或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
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内(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确保健身设施符合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推广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地有序向社会开放。
(四)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多元化。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按照“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要求,结合“三大球”振兴工作,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赛事活动。定期举办区级综合性运动会,打造足球、篮球、排球等群众体育项目区级联赛;加强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气功等群众体育项目赛事活动的持续开展,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持续组织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迎新登高、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冰雪季”等赛事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构建三级联动、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
持续培育品牌赛事。依托朝天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做大做强全国女子门球赛、曾家山超级马拉松、川渝地区“飞拉达”户外运动多项技能赛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广泛开展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在公共体育场地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锻炼的设备设施。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积极组织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发挥各级老年人体育组织的作用,办好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健步走、重阳节健身展演等一批老年主题健身赛事活动。开展残疾人康复体育器材进社区、康复体育方法进家庭、康复体育指导员进家庭“三进”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结合妇女节,积极开展广场舞、健身操(舞)等适合妇女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工间操,举办农民、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定人群的健身活动。
(五)持续完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
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机关、校园、社区、农村、企业等提供体育服务。推动“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骑行、跑步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支持。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等服务,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以上,群众体育引领员3000人以上。
(六)普及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水平
加强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积极推进科学健身指导“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形成以群众体育引领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服务队伍。依托各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八段锦等优秀健身气功功法等科学健身技能培训,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技能和方法,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积极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示范项目建设,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激励机制。
(七)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体育场馆信息化提能升级。围绕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推动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实施信息化改造,提供场馆流量监测、场馆预定、赛事活动信息发布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配置智能健身设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到2025年,公共体育场馆完成信息化升级改造2个。
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支持集场地设施、群众组织、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信息于一体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健身设施查询、健身场地预定、体育培训报名、科学健身指导、线上赛事活动等服务。
(八)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配强配齐学校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推进体卫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健康、“体育+康养”新模式。逐步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积极打造以“养生·养心·养老”为主题的体育康养带。
促进体旅融合。加大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规划建设运动休闲聚集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综合体,为不同人群提供多种需求的健身服务。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等山地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各乡镇要依据本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十)落实经费保障。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合理合规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编制,统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十一)壮大人才队伍。拓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人才培养供给。加强青少年体育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赛事组织、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专项人才培养。
(十二)强化评估指导。各地应加强对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政府民生实事等项目的督促指导。区体育发展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