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朝府发〔2022〕36号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 详情
广朝府发〔2022〕36号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12-19       来源:区政府办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动漫解读|《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图片解读|《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 知识产权规划》政策解读


广朝府发〔2022〕36号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广元市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级相关部门:

现将《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9日

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根据《广元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广元市朝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全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额10137万元,占GDP比重0.3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34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产值60.605亿元。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备案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家。建成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企事业单位与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8项。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创造产出不断增多。专利申请总量356件,较2015年增长134.2%,其中发明专利42件。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536件,其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799件。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取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13项,获市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4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872.8万元。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进和柔性使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3人。入选市“蜀道英才工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5人,选派科技特派员226人次。全区科技人才总量达2700余人。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广元市朝天区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朝天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发放专利资助、创新奖励等资金150余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争取资金1050余万元。全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兴村惠民成效明显。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普基地6家,科技扶贫服务平台36个,科技扶贫示范村10个,科技扶贫示范户500余户, 示范基地116个。推广应用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56项。

(二)发展态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各国之间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坚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提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显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力度明显增强,为加快创新发展奠定新基础。

朝天的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十足,经济总量创历史新高,产业基础更为坚实,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普惠民生更加公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全区提供了政策叠加的重大机遇。区第八次党代会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确立的朝天未来五年发展总体定位和奋斗目标为释放创新创造动能,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同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诸多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创新主体体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创新人才动力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科技与经济结合仍不够紧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和条件保障,为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美丽幸福现代化朝天贡献科技力量。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造主体活力和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美丽幸福现代化朝天。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创新和知识产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体制改革创新,加速创新要素的聚集、优化和合理配置,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确立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重点,优化科技创新布局,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聚集,以重点突破支撑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协同提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切实提升合作实效,加速人才、技术、成果聚集,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坚持创新引领,富民惠民。紧紧围绕人民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更多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民众获得感。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创新资源更加富集,创新主体更加活跃,创新环境更加优化,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为紧密。

——创新投入持续增多。争取上级科技资金和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并逐年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额增幅10%以上,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组织实施市级及以上项目25项以上,争取资金年均增幅10%以上。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建成孵化载体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家,基本覆盖全区重点产业。

——知识产权量质显著提升。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年均增幅1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7件。商标有效注册量800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1500件。

——科技开放合作持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年签约区(企)校合作协议5项以上。在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领域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特派员,科技人才总量突破4000人。

——科技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实施科技成果(专利)转化项目55项,实现成果转化产值累计70亿元、专利产品产值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30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总额5000万元以上。

——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优化。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8%。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富民惠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性质

1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0.47

0.9

预期性

2

研发经费年均增速

%

---

>10

预期性

3

高价值发明专利量*

1

2

预期性

4

有效注册商标数

536

800

预期性

5

创新平台数量

5

10

预期性

6

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10

30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企业数

2

7

预期性

8

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5.13

9

预期性

9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5.1

5.5

预期性

10

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

万元

800

2000

预期性

11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

6

8

预期性

注:*为省下政务考核目标。

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创新改革深化行动

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结构与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在创新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持续推进创新平台考核评价退出机制。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聚集政策、人才、成果、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健全基层科技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机制,促进金融资源向企业、产业汇聚。完善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机制,不断规范资金监管。健全科技诚信管理制度,推动科技信息公开化。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比例。完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鼓励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对接,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执法和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大幅提升。

专栏1  创新改革深化行动

出台《广元市朝天区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朝天区“千名英才培育工程”创新创业领军英才、创新型企业家项目实施方案》《广元市朝天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广元市朝天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行尽职尽责容错机制,为推动创新发展解压松绑。推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严重失信行为清单和联合惩戒措施清单,推进全区科研诚信建设。推行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等新型分配方式。推行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

(二)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1.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夯实创新投入、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三大要素为抓手,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着力在农业“3+3”、工业“1+1+N”产业领域引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2.实施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清零计划

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产业和园区建设有特色、专业化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实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向科技特派员、返乡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创新创业主体,积极推进“星创天地”建设,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3.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共性、关键、瓶颈技术难题。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朝天区平台、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朝天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中介服务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专栏2  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出台《广元市朝天区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建成孵化载体2家。加快发展核桃产业技术研究院、珍稀菌类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食用香精研发应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广元山地蔬菜(山珍)研究所。衔接“天府科技云”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科技融资项目库、科技人才库、科技中介机构等区域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

(三)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

1.加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

围绕现代农业“3+3”产业体系,加快特色产业创新布局。建设一批品种选育培育试验示范园、种质资源圃、良种繁育基地。加强种苗、畜禽良种繁育及种养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开展适宜山区作业轻量化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朝天区平台功能,推动科技人才深入一线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专栏3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

(1)优质粮油。加大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优良品种选育、优质种苗繁育及轻简复合种植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良种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质量信息溯源等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加大种植土壤质量实时监控、改良陪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土地保育技术研究。

(2)特色经作。开展小水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选育具有优异特色基因的小水果新品种。开展灵芝、香菇、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优良品种引进与筛选、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特性研究,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菌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以曾家山辣椒、甘蓝、莴笋(苣)等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为重点,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等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3)绿色养殖。开展肉牛、肉羊、土鸡、生猪良种扩繁、提纯复壮、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实施疾病疫病检测与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溯源、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保障养殖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

(4)现代农业种业。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开展作物、畜禽等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区校(院)深度合作,加大种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进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推进粮油、经作、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联合育种,加快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提升现代农业种业创新能力。

(5)现代农业装备。加快山区适用农机装备创新和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山区通用动力机械装备及特色经作生产、绿色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应用。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适宜粮油、经作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动种养品种、养殖模式、生产规模及产后加工等全方位“宜机化”,大力推进“五良”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引进推广适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机具。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机农艺农田融合。

(6)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加大对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提升烘干冷链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烘干冷链物流领域应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建烘干冷链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平台,联合开展烘干冷链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2.加强工业产业技术创新

围绕“1+1+N”工业产业体系,聚焦建材、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塑品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利用等产业,补强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引进推广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建材产品附加值,引导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和传统产业加速应用,促进工业与数字经济、新基建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区域工业经济。

专栏4  工业产业技术创新

(1)建材。开展轻质高强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等产品研发和石英砂、沥青矿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低碳绿色高强度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进石材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石材工艺品、石材旅游纪念品等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推广石材废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展矿石碎料与板材边角料综合利用深加工研发。开展铝合金建筑型材、铝模建材及装备、性能优异的防水材料、节能门窗、塑料管材、新型墙材等新型建材的研发。

(2)农产品加工。开展食用香精研发,拓展香精香料在日用品中的应用。开展核桃油、膳食纤维梯次提取及核桃蛋白功能多肽水解、核桃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开发以食药用菌及食药同源类原料的功能性大健康产品。开展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休闲食品等高山露地蔬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生物发酵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新技术在藤椒油、火锅底料等新产品中的研发应用。开展糕点、肉制品产品开发及蚕桑、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3)塑品制造。开展塑料包装制品、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塑料汽车零部件、建筑模板、塑料模具等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

(4)清洁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发风能与水资源一体化产品。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资源优势,推进新型生物质发电等技术应用。推动天然气综合利用及其深加工产品、热电联产、燃气系列装备制造研发。

(5)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开展灵芝、天麻、柴胡、杜仲等中药材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系列高端产品研发。支持发展医用高端耗材产品,开展高压造影注射器设备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口罩的研发生产。推进人工智能在高压造影注射装置中的双向通讯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拓展健康养生及养老产品研发。

(6)有色金属产业。开展黄金采选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引进与推广。开展矿山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3.加强文旅产业技术创新

围绕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曾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展曾家山“农康文旅科”融合发展示范,加强医养结合研究和多元融合发展科技支撑。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开展文旅资源开发及融合发展研究,加快推进中子铺细石器遗址保护性开发,加强本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专栏5 文旅产业技术创新

(1)生态康养领域技术创新。开展药膳、食疗、保健品等康养产品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强医学林学和森林保健疗养、康养文化、中医药养生等方面创意研究。建设“中医药+康养”研发平台。

(2)智慧旅游技术创新。“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全区旅游景区的应用,建成曾家山文旅大数据中心。利用信息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开展旅游消费职能跟踪和分析。

(3)文旅融合技术创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传承利用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加强麻柳刺绣、李家锣鼓、平溪傩戏等本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4.加强民生领域技术创新

(1)支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深化科技卫生协作创新,推进先进医疗技术集成应用和医疗设备替换更新。支持医疗机构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数字化教育新形态。

(2)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实施科技支撑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积极推广绿色产品。

(3)支撑社会治理。加强公共安全、防震减灾、森林防火、消防等领域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建立对新技术、新业态的风险识别预警防控机制,提高疫情、灾害和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装备配置水平。

(4)深入推进全域科普。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推进科普场馆“一馆一品”特色建设,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形成一批适应需求、各具特色的科普场所。对各类科普基地实施分级管理、指导和监督评估,提升科普基地的服务能力。围绕特色农业、康养旅游、蜀道文化等朝天地方元素,开展“科普活动月”“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加强科学技术宣传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5.加强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创新

围绕全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需求和实际,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推广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科技服务业,打造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支持和培育科技服务业“稳规”“升规入库”,培育孵化一批科技服务业企业。

(四)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行动

1.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探索“企业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的知识产权订制创造模式,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培育。搭建知识产权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强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联合共建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2.强化知识产权成果保护

聚焦营商环境打造,加快推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投诉举报受理机制、维权援助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教育推广,推动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

3.夯实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基础

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以及先进生产方法、制造工艺、新的商业模式,充分挖掘地方小吃、特色服务、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市场附加价值,促进知识产权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五)实施创新人才队伍壮大行动

1.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

全面落实“人才引进计划”、“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鼓励国家“万人计划”、 省“天府万人计划”、市“蜀道英才工程”等高端人才及团队来朝天区创办、领办、合办科技型企业,积极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大力推广特聘专家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教授、科技人才及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完善科技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创新人才引进、评价、流动、激励方式,全面落实引进人才在安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实施本土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大力实施“千名英才培育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领军英才和创新型企业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更多大学生、科研院所职工、企业退休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农村青年等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学校学生、企业职工技能和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和创新型科技人才。

(六)实施科技开放合作行动

1.深化区校合作

推进部门、行业、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常态化举办产业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专场活动,通过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合作共建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落地。

2.扩大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省市对外开放大局,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区域性科技交流合作,创新推行“研发在总部+转化在朝天”的科技成果供给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动与成渝、陕甘和浙江等地区科技合作。加强与西安、乌鲁木齐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对接,深化九广合作、东西部协作,加强与港澳台交流,不断拓宽科技对外合作渠道。

四、基本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共同研究解决重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问题,形成全区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强化部门联动,加强规划衔接,将行业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重要举措与本规划相衔接。强化责任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强化部门、乡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职能,壮大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科技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实

全面落实国省市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补贴、专利资助等创新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全面提升普惠扶持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等政策措施。推行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广泛听取企业和社会公众意见,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

(三)加大创新投入

完善财政投入方式,逐年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支持力度,显著提升引导性投入的比重。完善财政创新经费预算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完善社会投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增加全社会创新投入。

(四)逗硬督导考核

建立目标责任清单制,作好本规划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区级部门和乡镇年度绩效考评,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本规划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把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范围,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实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检查、评估和通报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成效。



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

知识产权规划重点项目简况

“十四五”期间,广元市朝天区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3500万元。项目主要涉及重点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科技人才支撑和知识产权等五类计划,涵盖优质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康养、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关系民生保障的人口健康、生态康养等领域重大公益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按计划类别分为:重点研发项目11个,总投资1450万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3个,总投资350万元;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项目6个,总投资1470万元;科技人才支撑项目2个,总投资200万元;知识产权项目1个,总投资30万元。


广元市朝天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领域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实施时间

1

重点研发

工业

能自动实现“CT造影理论”的造影剂注射装置在临床应用的研究

研发具有人工智能的造影剂注射装置,使CT造影理论在临床得以广泛运用。

150

2021-2023

2

重点研发

工业

医用外科口罩及消毒产品的研发

开展医用外科口罩高过滤效率材质的应用研究。研发具有杀灭多种冠状病毒的作用气雾剂、免洗手液等消毒产品。

100

2021-2025

3

重点研发

工业

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然西番莲功能香精研发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精油,并通过调香技术将其还原至西番莲香精中,使其不但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而且还能达到接近纯天然西番莲香气特征。

200

2021-2023

4

重点研发

工业

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调味豆豉油研发

特研究一种精选红曲米发酵,添加山黄皮、刺五加、党参等,使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口感细腻丰富的营养调味豆豉油。

100

2021-2023

5

重点研发

工业

人造大理石的研发

利用现有天然大理石加工工艺,在前端增设人造大理石压榨工艺,通过粉碎、挤压成型、烘干等工艺,形成人造大理石大板。

100

2021-2025

6

重点研发

工业

铝质智能脚手架升降系统及装备研发项目

设计研发铝质智能脚手架升降系统及装备。

100

2021-2023

7

重点研发

农业

灵芝、白桦茸等食药用菌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健康产品开发

采用复合酶解动态循环提取分离技术、真空低温干燥技术对食药用菌的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开发具有功能性的植物液体饮料产品。

200

2021-2025

8

重点研发

农业

核桃附属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开展核桃饼粕中谷蛋白的酶法改性研究及核桃油粕蛋白肽分离提纯技术研究,开发核桃粕低脂即食核桃片、速溶核桃蛋白粉、核桃青皮提取物等核桃附属物产品。

100

2021-2025

9

重点研发

农业

低黏度深色魔芋加工技术研究

对低黏度深色魔芋原料进行特征品质指标识别,并筛选适用原料;基于识别及筛选结果进行基础加工特性研究,形成低黏度深色魔芋粉“增筋”技术并开发系列不同类型的魔芋制品。

100

2021-2025

10

重点研发

农业

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山葵有限组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工程的组织培养技术、 多倍体诱导技术、细胞悬浮技术有机结合,筛选出山葵生长速度快、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山葵生产新方法。

150

2021-2023

11

重点研发

农业

核桃新品种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朝天核桃品种退化的问题,开展新品种选优和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开展高产丰产专题研究,对炭疽病、黑斑病、枯稍病进行技术攻关。

150

2021-2025

12

科技成果转移示范

农旅融合

广元曾家山农康旅融合发展项目

以深挖农耕文化,打造青少年旅游研学基地和健康运动研学旅游基地,研发康养养生菜系。

150

2021-2023

13

科技成果转移示范

农业

天麻丰产技术示范应用

引进并培育天麻新品种,通过科技特派员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在全区广泛推广种植,育种3万余公斤,带动农户300户,产商品天麻80万公斤,总产值2000万元以上。

50

2021-2025

14

科技成果转移示范

农业

广元灰鸡保种选育示范推广

在广元灰鸡种质资源场开展灰鸡保种选育,推广示范养殖广元灰鸡8万只。

150

2021-2025

15

科技创新平台

农业

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建设集蔬菜生产、科研示范、科普培训、休闲观光、农旅体验为一体的农业(蔬菜)科技园区,加快高寒山区绿色蔬菜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升级,推动朝天绿色产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500

2021-2025

16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

服务业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依托广元市朝天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00

2021-2023

17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

服务业

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朝天区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

提升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朝天区平台运管中心,加强平台的运行与维护,拓展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服务。

120

2021-2025

18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

服务业

创新载体培育、创新成果产出、产学研合作科技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后补助

建成孵化载体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2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每年签订实施区(企)校合作协议5项以上,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600

2021-2025

19

科技创新平台

农业

珍稀菌类(灵芝、羊肚菌)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建成珍稀菌类(灵芝、羊肚菌)示范基地5个,开展中高端食用菌栽培和精深加工研发,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100

2021-2025

20

科技创新基地

农业

蚕桑科普基地能力提升建设

依托省级科普基地——文安蚕桑科普基地的基础,在种植规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科普培训宣传等方面提升现有工作水平,巩固提高科技基地运行能力。

50

2022-2023

21

科技人才支撑

科技

服务业

特派员产业科技服务

每年选派区级科技特派员40名开展产业科技服务。

100

2021-2025

22

科技人才支撑

农业

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服务与创业项目(科技特派员)

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团,选派科技特派员团成员65人,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技术服务,覆盖全区“3+3”主导产业。

100

2021-2025

23

知识产权

社发

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学校

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创建一所省级知识产权示范校。

30

2021-2025

合计

35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广公网备51081201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