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家镇38万亩华山松林进入松子丰收季,全镇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护绿”为基础、“兴产”为关键、“富民”为目标,通过强化森林抚育管理、优化林下经济布局,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
一建强抚育机制,夯实产业基础。我镇以林长制为核心抓手,将全镇12个村划分为61个林业网格,明确镇村两级林长34名、专职护林员48名,建立“每周巡林、每月调度、季度督查”工作机制,重点排查松材线虫病、乱砍滥伐等问题,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巡林770余次,及时处置林业隐患58起。同时,实施华山松精准抚育工程,结合松林生长周期,完成2000亩松林修枝、疏伐作业,配套建设林间作业道(森林防火通道)17.7公里,提升松林质量的同时,为后续采摘、运输提供便利,确保松子年产量稳定在315万斤以上。
二优化产业布局,激活林下经济。针对松子采摘分散、加工环节精简的实际情况,我镇采取“政府引导+收购点集中+群众参与”模式,在永乐村、流水村等设立7个松子集中收购点,重点开展鲜松塔收购与粗加工取籽作业,粗加工后的松子定向外销至下游加工企业,形成“鲜松塔收购—粗加工取籽—外销对接”运作链条,鲜松塔收购价达1.2元/斤,较散户零散销售溢价20%。此外,依托森林资源季节性特色,打造“夏季穿林避暑、秋冬打卡赏景”的生态经济模式,每年10月后,镇内落叶松叶片变黄形成漫山彩林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带动全镇300余家民宿、农家乐经营增收,今年“森林氧吧”吸引夏季避暑游客40.5万人,加上松籽采收季可实现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
三带动群众增收,巩固富民成效。通过“护林员就业+松子采摘+旅游服务”多元渠道,我镇700余户群众直接参与森林产业发展。其中,48名护林员人均月增收500元;村民通过采摘松子,户均月增收3000元;7个松子收购点及民宿、农家乐吸纳本地劳动力2000余人,人均月工资4500元。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多元化,延伸林下产业链条,青林村已申报“笋用竹”项目,计划2026年前完成2825亩竹林抚育,并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同时围绕彩林景观优化旅游服务配套,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