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邱磊 余刚 张涛)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带动了乡村产业的更快发展。如今,一筐来自曾家山顶的高山蔬菜,运到500公里外的城市,仅需几个小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筐山高蔬菜是如何实现高速之旅的。
曾家山是我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这几天,甘蓝、青椒等蔬菜大面积上市,一筐筐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搭着山地轨道车,从山顶来到了半山腰的公路路口。
两河口村村民彭善华说到:“以前种菜靠人力背,一斤菜(人力成本)花1角2,现在山地单行运输车,每斤只花2分钱,一亩地今年收入1万斤菜,就创收增加了1千块钱,减少了强度的劳动力,所以老百姓种菜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地处深山区,我区的土地九成以上都是坡地,以往村民种出来的蔬菜要走出大山,主要靠人力背运。
今年7月,当地把山地蔬菜的运输难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山区宜机化改造项目,建设了5000米山地单轨运输线,配备了10台单轨运输车,每次可运输可200—250公斤左右。让一筐筐高山蔬菜轻松快捷下山。
据区农业局蔬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罗俊堂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安装2万余米单轨安装运输线,可覆盖两万余亩蔬菜种植区域面积,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改变还不仅如此,高山蔬菜刚下山地轨道车,又上了短途运输货车,货车司机蒋代金说,随着农村道路的通不断完善,收菜也越来越方便。
由于四好农村路的不断延伸,大山里的农特产品在家门口能变现,带动了乡村产业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