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在广元市朝天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吴 健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和理财为民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突出“培植骨干财源、狠抓项目争取、保障灾后重建、强化财政监管、建设财政文化”的工作主旋律,强化依法行政、为民理财、科学理财意识,着力提升全区财政实力和保障能力,坚持灾后恢复重建和财政经济发展“两手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一)全区财政预算情况
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74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为2429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为315万元;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458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8954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调整为1578万元。
(二)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18万元,比上年3259万元增加2859万元、增长87.73%,比预算数3748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63.24%,比预算调整数4589万元增加1529万元、增长33.3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282万元,比上年2565万元增加1717万元、增长66.94%,为预算数2951万元的145.11%,为预算调整数3644万元的117.51%;非税收入完成1836万元,比上年694万元增加1142万元、增长164.56%,为预算数797万元的230.37%,为预算调整数945万元的194.29%。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474万元,比上年1434万元增加1040万元、增长72.53%。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057万元,比上年1382万元增加675万元、增长48.85%。上划市级收入完成5万元,比上年2万元增加3万元、增长150.00%。区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0654万元,比上年6077万元增加4577万元、增长75.32%。
1、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011万元,比上年127094万元增加917万元、增长0.72%(2009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78939万元,完成48155万元;2010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70850万元,完成57161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增加9006万元、增长18.70%),比预算数24290万元增加103721万元、增长427.01%,比预算调整数89545万元增加38466万元、增长42.96%。一是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18万元,比上年3259万元增加2859万元、增长87.73%,比预算数3748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63.23%,比预算调整数4589万元增加1529万元、增长33.32%。二是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24302万元,比上年126779万元减少2477万元,下降1.98%(2009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78939万元,完成47840万元;2010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70029万元,完成54273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增加6433万元、增长13.45%),比预算数20542万元增加103760万元、增长505.11%,比预算调整数84956万元增加39346万元、增长46.31%;三是上年结余-2409万元。
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26825万元,比上年129503万元减少2678万元、下降2.07%(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8939万元,实现50564万元;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0029万元,实现56796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增加6232万元、增长12.32%),比预算数24290万元增加102535万元、增长422.13%,比预算调整数89545万元增加37280万元、增长41.63%。一是全区本年实现支出126692万元(见附表一),较上年129423万元减少2731万元、下降2.11%(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8939万元,实现50484万元;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0029万元,实现56663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增加6179万元、增长12.24%);二是上解上级支出133万元,较上年80万元增加53万元、增长66.25%。2010年度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具体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6825万元,较上年增长4.60%。
——国防73万元,较上年增长630.00%,增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增加63万元。
——公共安全2593万元,较上年增长11.38%。
——教育13662万元,较上年增长11.62%,增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减少1938万元,剔除该因素后增长32.62%。
——科学技术281万元,较上年增长109.70%,增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增加。
——文化体育与传媒935万元,较上年增长62.61%。
——社会保障和就业9635万元,较上年增长34.45%。
——医疗卫生5741万元,较上年增长45.71%。
——环境保护4260万元,较上年下降26.9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减少(2009年补下达2008年上级补助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资金1796万元,剔除该因素后增长5.47%)。
——城乡社区事务498万元,较上年增长1.43%。
——农林水事务6240万元,较上年增长5.80%,增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减少801万元,剔除该因素后增长22.42%。
——交通运输2651万元,较上年下降18.1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专款支出减少(2009年基数中含通乡公路建设上级专项补助)。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62万元,较上年增长7.28%。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521万元,较上年增长96.01%,增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家电、汽车摩托下乡”、家电及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补助支出增加632万元,剔除该因素后增长14.56%。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0029万元,较上年下降11.29%。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440万元,较上年增长22.56%。
——住房保障支出639万元,较上年增长109.51%,增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及市以上廉租房及城镇居民住房补助专款支出增加263万元,剔除该因素后增长23.28%。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120万元,较上年增长6.19%。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5万元,较上年下降14.9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债务本金减少。
——其他支出262万元,较上年增长4.38%。
2010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品迭,全部消化历年累计赤字2409万元(因2008年保障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及重点项目建设,财政决算赤字2944万元,2009年消化赤字535万元,2010年消化赤字2409万元)后,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当年决算最终结余118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821万元、净结余36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529万元,比上年18063万元减少12534万元、下降69.39%(2009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基金14562万元,完成3501万元;2010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133万元,完成2396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减少1105万元、下降31.56%),比预算数315万元增加5214万元、增长1655.24%,比预算调整数385万元增加5144万元、增长1336.10%。一是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7万元,比上年293万元增加184万元、增长62.80%,比预算数315万元增加162万元、增长51.43%,比预算调整数385万元增加92万元、增长23.90%。二是上级补助收入完成3859万元,比上年17770万元减少13911万元,下降78.28%(2009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14562万元,完成3208万元;2010年剔除灾后恢复重建补助3133万元,完成726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减少2482万元、下降77.37%);三是上年结余1193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5529万元,比上年16870万元减少11341万元、下降67.23%(200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支出14562万元,实现2308万元;201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剔除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支出3133万元,实现2396万元;同口径比较,2010年比2009年增加88万元、增长3.81%),比预算数315万元增加5214万元、增长1655.24%,比预算调整数1578万元增加3951万元、增长250.38%。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年度决算持平。
二、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有关情况
(一)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0年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4302万元,上年结余-2409万元,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011万元。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2669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33万元,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计12682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年度决算当年结余3595万元,2010年度当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部化解了以前年度决算赤字2409万元后,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最终结余118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821万元、净结余365万元)。201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52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529万元,201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年度决算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法定支出执行情况
2010年,我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压缩行政成本性支出,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法定支出保障力度,各项法定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业等重点法定支出同口径增幅均高于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1. 教育支出。全年实现教育支出13662万元,同比增加3360万元、增长32.62%。
2. 科学技术支出。全年实现科学技术支出281万元,同比增加147万元、增长109.70%。
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全年实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35万元,同比增加2469万元、增长34.45%。
4. 医疗卫生支出。全年实现医疗卫生支出5741万元,同比增加1801万元、增长45.71%。
5.农业支出。全年实现农业支出6240万元,同比增加1143万元、增长22.42%。
(三)部门预算制度建设及改革推进情况
2010年,我区不断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部门综合预算工作,积极推进预算编审程序改革,不断健全预算体系,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的预算决策机制。积极试行支出绩效评价,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行部门综合预算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工作,将区委农工委等10个预算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提交区人代会审查,审查资金量占部门综合预算资金总量的22.13%,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区人代会结束一个月内,按时批复了部门综合预算。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区区乡(镇)两级共81个部门综合预算单位一般预算支出进度均达到95.00%以上。
(四)区人大审查决议的执行情况
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算、预算执行及调整、决算报告时,就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落实。严格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审议意见和决定。对代表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与回复,认真制定实施计划,不断改进工作。
三、201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培育优质财源,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立足区位优势发挥和区内优势资源开发,认真研究并积极落实财政扶助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海螺水泥等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培植骨干财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以曾家山、明月峡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扩展新的财源。海螺水泥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并启动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标志着全区以工业企业为骨干的财源培植取得重大突破,蔬菜、核桃、食用菌、蚕桑、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旅游开发的巩固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推进,不但大幅提升了我区对外知名度,同时有效地促进了财政增收、群众致富,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强化收入管理,有效壮大全区财政实力
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强化财税协调,认真执行关于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重点工程税收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税收应征尽征、全额入库,突出国有土地、河道砂石、矿产资源等重点,加快国有资源市场化配置进度,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区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建区以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建区以来首次突破6000万元大关,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强项目库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加强沟通联系,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上的最大程度支持,全年向上争取到位均衡性转移支付15383万元,较上年增加2869万元、增长22.93%,争取到位专项财力补助3546万元(自然灾害综合财力补助563万元、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1430万元、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激励性财力补助630万元、燃油费税改革返还性财力补助923万元),较上年增加822万元、增长30.18%,灾后恢复重建中央基金余额52508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并争取到位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补助资金新增1000万元、世行紧急优惠贷款中央配套资金4437万元,争取到位专项项目资金98528万元(含基金5052万元),其中常态专项项目资金22626万元,较上年19966万元(不含决算口径变动过渡期财力补助1455万元、政策变动通畅公路建设资金1368万元)增加2660万元、增长13.32%,通过开展大量争取工作,省级农发项目县已经省政府批准,并已开展了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将全面实施并完成省级农发项目。
(三)优化支出结构,认真履行财政保障职能
严格坚持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认真执行财政管理政策规定,切实维护预算刚性。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围绕全区“建材工业、农特产品、新型能源、生态养生”四大基地建设,按进度、保重点、惠民生、促发展。突出“民生”取向,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工程、重点公共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等资金需求。认真落实国家工资政策,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维护社会稳定资金需求,落实了公务员津补贴及配套措施、村组干部工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干部职工个人待遇政策,努力提高干部待遇;及时、足额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粮食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各类涉农惠民资金 7644万元,确保了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落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经费保障、燃油费改税人员下划等改革政策;按照全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科学合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统筹安排力度,千方百计弥补资金差口,全面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中央基金包干控制数的申报工作,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保障了全区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继续加大对涉及民生的重点公共领域投入力度,全年投入“三农”6240万元、教育1366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9635万元、医疗卫生5741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通过向上争取、整合项目、本级投入、积极融资等多种方式,全力保障了工业园区、新村建设、农业园区、旅游开发、大中坝新城区开发等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
(四)注重规范创新,不断完善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机制
全区财政管理保持了规范运行的良好势头,严格执行《朝天区财政管理规定》、《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严格坚持财政资金分配、审批、拨付程序,坚持按进度执行预算,进一步强化了预算执行刚性。以规范和创新为目标,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水平。完成了“大平台”建设并于5月底上线运行,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管理、乡镇财政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并广泛运用,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健全了部门综合预算责任制,年初将区委农工委等10个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提交人代会审查,切实增强了部门综合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财政资金直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了资金运转程序,全年通过“大平台”系统直接支付财政资金超过10亿元,财政资金直付率达82.26%;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全年共实施政府采购326宗次,采购预算1015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472万元,节约资金1678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6.53%;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在项目投资中的调控作用,完成了356个项目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送审金额106693万元,审定金额94738万元,审节资金11955万元,资金审节率达11.2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4.79%,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率达到100%;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融资工作,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乡财区管乡用”和“村账乡管”,加强债务管理,认真落实世行贷款债务3058万元豁免政策。强化财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家电下乡”财政补助检查等后续工作,强力开展强农惠农资金及乡村债务、村级财务等专项清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以业务培训为抓手,全年培训财会人员350人次,强化了会计基础规范化,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建设财政文化,全面增强财政事业发展活力
以“切实提高财政队伍素质、全面推进财政业务工作、不断提升财政社会形象”为总体目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夯实全区财政事业发展基础。全区财政系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党风廉政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六)注重统筹兼顾,高质量完成建议议案办理工作
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层次问题,反映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我们高度重视,对建议和提案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落实,按时按质完成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在做好回复工作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各位代表,2010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我区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潜力有限。我区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骨干财源尚不具规模,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已培植的骨干财源项目尚未显现明显效益,如海螺水泥项目受税收抵扣政策等影响,预计在2012年才能对财政收入产生明显效应,短期内全区财政增收潜力有限。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二步规范政策、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正常晋级、燃油费改税人员下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实施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一系列改革增大财政支出,加之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可用财力增长幅度与财政保障需求不匹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历史债务沉重。我区各类历史债务累计高达3亿多元,大部分债务都已逾期,现处于还债高峰期,近年来,区财政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消化历史债务,并争取到位了有关债务的豁免政策,但目前全区历史债务总额仍然很大,影响了财政正常运转。四是财政系统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当前,全区财政基层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强、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加之人员变动频繁,导致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财政工作新要求,同时,全区财政管理“大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等硬件建设稍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新胜利,推进建设川北门户和全面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五届八次全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高位快进,跨越发展”主基调,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公共领域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推进“加快科学发展,建好川北门户”进程。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按照“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原则,在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上,坚持积极稳妥求增长,充分考虑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增长及政策调整因素,坚持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切实做到财政预算收入应列尽列,同时,合理预计年度内一般性转移支付及上级专款到位额度,并纳入年初预算,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在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上,坚持调整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统筹兼顾求平衡、保重点,在厉行节约保运转的前提下,财政支出重点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加大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文化、“三农”及保障性住房等投入,努力建立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保障全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收支草案编制如下。
(一)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2011年,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为7152万元(见附表二),加上税收返还补助1125万元、所得税基数补助10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87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5383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587万元、农村费税改革补助196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32万元、天然林保护补助89万元、公安分局人员下划补助125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25万元、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补助240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2443万元(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971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收入380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97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138万元,减去定额结算上解23万元、专项结算上解130万元,年初可用财力为33708万元,2010年度决算最终结余1186万元,2011年年初上级预下达专款8941万元,我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835万元,较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9545万元、增长80.46%,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全区经济发展带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区可用财力增加3490万元、增长72.90%(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3404万元、增长90.82%,增值税返还收入增加86万元、增长8.27%);二是通过向上争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区可用财力增加3876万元、增长30.97%(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增加2869万元、增长22.92%,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增加132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875万元);三是由于政策变动,上级将原部分专款补助纳入财力性专项转移支付(此类资金使用方向仍须按原用途专项使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087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增加1472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380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97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138万元);四是为了提高年初财政预算到位率,综合考虑各方面政策因素,对年度内到位上级专款进行了合理预计,并纳入年初财政预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8941万元(一般公共服务110万元,科学技术1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146万元,医疗卫生1975万元,节能环保3076万元,农林水事务317万元,其他支出302万元);五是上年结余1186万元;六是上解支出增加35万元。
2011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为43835万元(见附表三),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持平。2011年年初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具体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661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35.44%,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务员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提高及落实相应配套措施。
——国防13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30.00%,增长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维修。
——公共安全170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6.42%,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务员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提高及在职人员增加。
——教育1358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0.69%,增长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提高、在职人员增加及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力度。
——科学技术7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4.23%,增长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巩固科技示范县(区)创建成果投入。
——文化体育与传媒461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2.06%,增长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村村通、农村电影播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民生方面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683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6.74%,增长主要原因是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和落实农村、城镇低收入人群保障等相关政策及离退休人员增加。
——医疗卫生417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93.90%,增长主要原因是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制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及农村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
——节能环保319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3.85%,增长主要原因是加大了节能减排监测及治理经费投入。
——城乡社区事务35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84.21%,增长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廉租房支出。
——农林水事务266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4.54%,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园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交通运输77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56.62%,增长主要原因是养路段等部门经费保障下划。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0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0.85%,增长主要原因是加大了矿产资源监管投入。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2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4.29%,增长主要原因是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及旅游宣传。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821万元(上年上级专款结余)。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6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3.78%,增长主要原因是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及风力发电观测站建设及运转保障。
——住房保障支出47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34.29%,增长主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及社会保障缴费适当加大保障力度。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23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64.29%,增长主要原因是地方储备粮轮换及仓库维修。
——预备费67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39.75%。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50万元,较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462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2.68%。
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中,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1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1548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3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40万元,地方育林基金收入77万元,地方森林植被恢复费73万元,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5000万元。
201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为15480万元(见附表三),当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持平。2011年年初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是:
——教育6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6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学校设备购置。
——社会保障和就业130万元,其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30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就业和培训、职业康复、农村残疾人生产、奖励残疾人就业单位和其他残疾人就业保障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15140万元,其中: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4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支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安排支出150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支出2000万元(土地开发融资贷款还贷准备金),城市建设支出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4000万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1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000万元(主要安排用于工业发展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农林水事务150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77万元,主要用于森林培育、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支出;森林植被恢复费73万元,主要用于林地调查规划设计、林地整理、森林培育、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及森林管理等方面支出。
以上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均超过当年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00%。
五、2011年全区财政工作总体思路
2011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和理财为民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区委五届八次全会、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区“高位快进、跨越发展”主基调,以财源培植为基础、以资金争取为重点、以民生改善为目标、以“两基”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努力为“加快科学发展,建好川北门户”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全年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增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壮大财政实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围绕全区“四大基地”建设,落实财政扶助政策,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大力推进大巴口、中子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企业发展,认真落实财政支农要求,保障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旅游、服务等为重点的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强财税协调,完善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强化财政收入征管,进一步推进财政收入精细化管理;继续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实现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完善项目库管理机制,加大衔接沟通力度,积极主动寻求上级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履行保障职能,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资金组织筹措力度,强化资金监管,全力保障全区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切实保障人员经费需求,积极研究机构运转保障机制;加大民生改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重点公共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科学技术、公益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科学理财新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水平。在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监督等环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善和拓展公共财政职能,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朝天区财政管理规定》,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积极开展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绩效评价覆盖范围,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并充分运用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乡镇财政管理等财政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大会关于财政报告的决定决议,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议案,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四是加强“两基”建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系统执行力,增强事业发展活力。着眼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财政基层建设,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党风廉政、机关行政效能、学习型机关建设,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加快财政管理“大平台”建设,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区财政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区财政系统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依法理财、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夯实全区财政事业发展基础。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全区财政工作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本次大会决议,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克难攻坚、扎实工作,为全区“加快科学发展,建好川北门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