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系,政务服务“就近办”。规范设置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个被撤并乡镇设置便民服务站,139个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形成了“12+13+139”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确保群众办事“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特殊情况不出门”。不断给乡镇扩权赋能,统一梳理入驻事项260项,其中法定事项116项、赋权事项36项、公服事项108项,梳理出高频事项4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项,村(社区)代办事项47项,并按照事项目录公布方式,将以上事项全面公开公示,切实方便群众办事需求。
服务延伸,政务服务“上门办”。立足群众办事需求,制定印发《朝天区“特殊群体(80岁以上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事项清单”》,清单包括“公证业务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等10项事项,坚持“清单制+责任制”,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已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服务群众50余人次。
业务协同,政务服务“异地办”。统一设置2个“川渝通办”专窗,梳理“川渝通办”事项三批次186项,配备2名“川渝通办”专职人员,负责收集办理事项数据、指导办事群众企业熟悉流程、审查申请材料、邮寄办件结果等,切实提供异地咨询、异地帮办服务。“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三种办理方式,让以前需要现场办的事情实现网上办,以前需要两地办的事项实现就近办,以前需要往返办的事项实现一次办。
数智赋能,政务服务“网上办”。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区、镇(乡)、村三级依申请服务事项2446项,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覆盖应用,常态化推进平台事项认领、发布、更新,强化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管理,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2022年以来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2万余件,事项认领率、发布率均为100%,承诺提速、即办比例、全程网办分别实现93.77%、77.51%、97.72%,主动评价率达99.95%、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