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蜀道穿境而过,沿线留下了诸葛亮、姜维、张飞、马超的精彩故事,串联了明月峡、剑门关、翠云廊等历史遗存遗址;滔滔嘉陵江穿城而过,左岸是密若蜂房的千佛崖,7000多尊摩崖造像,满载历史沧桑,右岸是千年古寺皇泽寺,感孕金轮等民间传说,沿着岁月长河流传至今……
广元是蜀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镌刻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演绎着千年的传奇与荣光。今天的广元,正肩扛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聚力打造文化传承新标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守护璀璨历史 每一步坚定而执着
从7000多年前的细石器遗址,到2300年前的昭化古城,再到1500年前的摩崖造像,广元这座城市镌刻着历史的记忆。
去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元视察,深情嘱托“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觉担当蜀道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重任,加快打造蜀道文化核心区和集中展示地。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为广元生态保护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
盛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古柏林,洒在翠云廊古蜀道上,这里的每株古柏都写满了历史记忆。为古树名木建档,对遗址本体修缮,工作人员的身影穿梭在古柏林里。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千佛崖数字化勘察等63个项目,对遗址遗迹进行原真性保护、本体性修复……”在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广元作为唯一市州代表现场交流发言。
我市出台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文件法规,实施剑门蜀道遗址本体修缮保护、蜀道纳入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宝成铁路为皇泽寺让路、108国道为千佛崖让路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广元历史文化保护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执着。
赓续千年文脉 每一步自信而精彩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背诵《蜀道难》免门票让剑门关旅游火爆全国。《蜀道难》引爆旅游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喜爱。
巴风蜀韵文脉深厚,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回声和古人的智慧。蜀道上的千年瑰宝,自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热爱。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在市博物馆蜀道探秘微课堂,一首吟诵《翠云廊》拉开序幕,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打开跨越时空对话,重现蜀道诗歌经典,重温古人笔下的蜀道。
我市坚持以史鉴今、传史育人,深化研究阐释,成立广元石窟研究所、蜀道文化研究会,开展中子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司马错入蜀重大历史意义研究;创新剑门关文学奖评选,创作《蜀道行歌》《葭萌春秋》等文艺精品,国、省、市、县联动举办“天险蜀道·雄关剑门”名家艺术展,纪录片《翠云廊》《60年蜀道缘》在央视播出……
广元历史文化传承的每一步都自信而精彩。
创新文化利用 每一步生动而瞩目
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穿越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灿烂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如果说蜀道文化是耀眼的星辰,那么剑门蜀道则是最闪耀的明珠。
第十三届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古风今韵绣蜀道”主题夜游、大蜀道旅游民宿主题摄影展、外籍友人看广元等活动精彩出圈,深秋的曾家山,人气一夜爆棚。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我是李商隐,我来过;我是陆游,我来过;我是李白,我来过……”2023中国(广元)女儿节开幕式上,30分钟的舞台剧,将巴蜀先民开山凿壁修“蜀道”、一代女皇武则天传奇一生等历史事件和人文故事精彩呈现……
因为一个节,爱上一座城。“今年的女儿节比过年还热闹”……广元大街小巷持续沸腾,广大网友讨论热烈,女儿节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利用活灵活现。
我市持续擦亮文旅品牌,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元女儿节火爆出圈,“游大美蜀道·品广元好茶”等活动广受好评,美国老人贾和普24次行走蜀道成为新闻热点,唐家河偶遇大熊猫报道海外阅读量达3.3亿人……
广元历史文化创新利用的每一步都在书写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