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代言人”多路出击。坚持宣传在前,防范为先。统筹辖区网格员、知客、离退休党员干部、学校教师、银行职工、乡村干部等一线工作力量,立足“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发挥“一线哨兵”“身边小喇叭”作用,打造“反诈代言人”8名,通过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网络社群、走进村落学校等方式,多途径“渗透式”宣传反诈知识。同时,公开“反诈代言人”名单及联系方式,确保疑似涉诈情况求助渠道畅通、处置方式及时科学。
“反诈大礼包”强势来袭。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紧盯辖区初高中学生、留守老人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推出“法律知识小手册+反诈小视频+反诈生活小常识宣传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上门装”大礼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以及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和公检法诈骗、青少年网络游戏类诈骗等诈骗手段常识分类打包送入“寻常百姓家”。
“反诈明白人”硬核防骗。积极走访调研,深入剖析被骗群众“天上掉馅饼”“不妨试一试”“权威发布可信度高”等心理,以案说法、逐个击破、深入宣传,筑起群众反诈心理防线。同时,对照1户至少1名反诈明白人目标,组织6个村(社区)积极开展反诈专题培训,传授防骗识诈技巧,提醒群众不轻易透露个人资料、不轻信来历不明电话和短信,不随意点击手机链接,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推动实现1人防范全家反诈、户户防范诈骗案件“零发生”。
“反诈重头戏”轮番上演。聚焦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度不均衡问题,深化典型案例宣传,提高群众反诈意识。注重收集群众身边的上当受骗经历,整合网络典型案件,建立反诈骗案例库。抓住春节、国庆节、寒暑假等节假日重要时段,利用文化下乡、普法宣传进乡村、反诈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契机,发动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彩生动的表演“再现案件情景”,引导群众认清套路、提高警惕,积极主动参与防诈反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