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河镇核桃产业围绕提质增效,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地方发展优势成效明显。近日,该镇3200亩核桃现代产业基地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名单。
错位---提升差异化优势。该基地“硕星”“夏早”“沙河”良种核桃成功通过了省级评定,规模占基地面积70%以上。“蜀朝2号”已通过省级认定,规模占基地面积20%以上。基地核桃良种化率达98%以上,年亩产量高于地方平均产量达10%以上。今年,该基地将试种“美国红”“陇南红”等红皮核桃,强化产品竞争优势。基地所在村核桃收入1-3万元达150余户,3-5万元20余户,5万元以上2户。
融合---夯实底部发展基础。将核桃产业作为基地所在罗圈岩村、鱼鳞村、南华村主要产业,按“一村一品”要求,常抓不懈。依托新村、园区、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融合,建设300余立方米冷库,建成核桃产业路近9公里,防旱池40余口,4公里山地交通轨道线。去年扩宽4.2公里林区道路,新增设40余盏杀虫灯。通过智慧林业园区平台建设,新建病虫害监测站实时监控基地病虫害,实现了植保无人机春防全覆盖。基地内建成6个核桃初加工点,拥有核桃脱青皮机、割草机30余台,核桃采收机20余台。与当地核桃精深加工企业越龄食品、秦川印象长期签订购销合同,年供应核桃超过20吨。
专业---建强产业服务队伍。通过省老科协、市核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当地的“土专家”侯银堂组成专家服务队,开展进村服务,侯银堂依托基地开展核桃学术科研工作,先后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基地主持完成的“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及芽接技术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形成了“专家扶大户、大户带散户”一套适合本地核桃病虫害防治及嫁接改良的技术传播模式,基地核桃嫁接能手达50余人,核桃产业“明白人”户均拥有率达100%。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病虫害防治剩余物等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产地加工副产物、枝条等综合利用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