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蒲家乡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详情
关于印发《蒲家乡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13-10-14   发布机构: 蒲家乡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蒲家乡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

通    知

 

各村委会、乡属各企事业单位:

   《蒲家乡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已经乡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0一三年四月十日

 

 

 

蒲家乡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根据市、区防治地质灾害有关精神,为切实防御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一、认清形势,提高防御意识

   蒲家乡位于朝天城区以南17公里处,嘉陵江西岸,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复杂,干溪沟、冷溪沟穿境汇于嘉陵江。近年来,由于人为的工程行为和自然界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形成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成灾快的特点。加之去年洪灾影响,今年的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形势更严峻,任务更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完全履行职责,要有防御意识,切不可有麻痹、侥幸心理存在,努力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2013年重点防治监测点

   (一)重点防治监测点:山垭村六组何家槽滑坡点、元西村三组水磨河地质灾害滑坡点、河坝场村一组何家沟地质灾害滑坡点和蒲家小学滑坡点。

  (二)一般防治监测点:兰成渝输油管线边坡、弃渣场,兰渝铁路修建工地及弃渣场,公(铁)路路基边坡,新山煤矿和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巷道,以及人为切割边坡建房,集中供水池重点水利工程等。

    三、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防御好地质灾害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授防灾的基本知识及经验,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相关村组及学校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乡政府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和分管安全的副乡长担任,成员有党政办、安办、农业站、水务农机站、民政所、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国土的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名单附后),具体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抢险的安排和协调工作。各村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根据境内地质灾害发展情况及其趋势研究判断,尽快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防灾预案,将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任务层层落实,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具体责任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人。

    四、突出以人为本,落实责任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用不同的防治方式。乡人民政府及各所属部门统一安排值班,地质灾害点定期巡查,各重点防治点责任人逐一落实。各村也要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及值班花名册,并报乡防汛指挥部备案。值班期间要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在汛期,必须坚持部门及各村主要负责人带班并坚持昼夜值班和保证通讯畅通。

    五、灾害来临时人员、物质的疏散方案

    各重点防治点每天安排具体的观察人员,特别是汛期和雨天,每个防治点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观察员一旦发生险情,以明确的具体的预警方式告之村民,迅速组织人员及物质的疏散,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乡村两级。

   六、建立各项制度,增强应急能力

   各村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制定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突击抢险队伍,乡上由人武部部长担任队长,队员由身强体壮、有责任心的青年组成。各村也应组建一支突击抢险队伍,灾害一旦发生,能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抢险,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各村各部门一切行动要服从乡地质灾害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在防汛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务必于半小时内报告乡指挥部办公室(电话:8672200、18780986583)。

附件:1、蒲家乡元西村三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2 、蒲家乡河坝场村一组何家沟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3、蒲家乡山垭村六组滑坡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4、蒲家乡小学滑坡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5、朝天区蒲家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蒲家乡元西村三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水磨沟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属滑坡,由于汛期降雨量大,排水不畅,形成地质滑坡。该滑坡体长550,宽300,厚100,体积约1.62万立方米,威胁财产安全10万余元。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长:吴云雄      电话:13981290110

副组长:袁    副乡长  电话:13541829716

  员:杨宏伟  严金华  甘兴建  胡晓玲  张强  魏炳金

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对水磨河滑坡的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

2、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苏云强   电话:  13568369559 

成员:   杨春山 

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临灾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沈勇    电话:13458450579

成员:杨珍山   杨江山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4、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苏云强   电话:13568369559

成员:杨南山

医疗救治小组主要负责对因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5、治安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长:沈勇   电话:13458450579

  员:王仕周   蒲长华   吴少堂  

主要负责临灾疏散和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等。
    6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沈勇   电话:13458450579

成员: 杨勇山   杨青卫 

主要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落实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
、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察周期
   
水磨沟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目视巡查主要对滑坡体微地貌变形情况,房屋、树木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
、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
、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抢险领导小组和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及时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
、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滑坡体(崩塌体、滑坡体、地面塌陷)地貌、裂缝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 1)滑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动等迹象。(地面塌陷下沉迹象、塌陷区域明显增大。)

2)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崩塌、滑坡: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3)发现动物不安,燥动等异常反应,出现异常响声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3
、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组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查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的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方能返回原址。

 

 

 

 

水磨河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1、位置

水磨沟

2、灾害类型

滑坡

3、灾害规模及主要特征

1.62万立方 

4、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主要控制因素:监测

5、发展趋势及威胁对象

发展趋势:不稳定

活动体规模:1.62万方

可能造成财产经济损失:10万元

6、应急防灾措施

简易治理措施及落实情况:

监测

组织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沈勇   苏云强

监测方法: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报警信号: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疏散

组织单位:元西村

责任人:沈勇   苏云强

疏散路线:沿公路向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

7、应急救灾措施

抢、排险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

吴云雄

治安保卫单位:沙河派出所

责任人

冯平

医疗救护单位:蒲家乡卫生院

责任人

魏炳金

8、主管单位

主管领导签字(章):

9、主要责任人

签字(章):

二0一三年   月   日

附件2

蒲家乡河坝场村一组何家沟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何家沟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属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由于汛期降雨量大,排水不畅,形成地质滑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该滑坡体(崩塌体、滑坡体、地面塌陷范围)长50,宽150,厚10,体积约1.2万立方米,直接威胁2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长:吴云雄          电话:13981290110

副组长:袁    副乡长      电话:13541829716

   员:杨宏伟       严金华胡晓玲  甘兴建  魏炳金

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对何家沟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的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
    2
、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张新春    电话:15928220573

成员:何朝金   何朝银   

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
、临灾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侯明堂       电话;13551649561

成员:张友成   杨胜荣   侯青莲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4、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魏炳金        电话;13628128170

成员:张天武   

医疗救治小组主要负责对因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5、治安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何应军       电话;15282087839

成员:张新春   马成奎   马天禄

主要负责临灾疏散和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等。

6、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侯明堂         电话;13551649561

成员:张友成    杨胜荣     张新春

主要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落实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察周期

何家沟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目视巡查主要对滑坡体(崩塌体、滑坡体、地面塌陷)微地貌变形情况,房屋、树木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抢险领导小组和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及时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滑坡体(崩塌体、滑坡体、地面塌陷)地貌、裂缝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 1)滑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动等迹象。(地面塌陷下沉迹象、塌陷区域明显增大。)

2)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崩塌、滑坡: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3)发现动物不实,燥动等异常反应,出现异常响声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3、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组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查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的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方能返回原址。

 

 

何家沟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1、位置

河坝场村一组

2、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3、灾害规模及主要特征

1.2万立方

4、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主要控制因素:监测

5、发展趋势及威胁对象

发展趋势:不稳定

活动体规模:1.2万立方

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经济损失:20万元

6、应急防灾措施

简易治理措施及落实情况:已落实人员进行监测,受威胁农户已搬迁

监测

组织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何应军张新春

监测方法: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报警信号: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疏散

组织单位:河坝场村

责任人:侯明堂

疏散路线:沿公路向滑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

7、应急救灾措施

抢、排险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

吴云雄

治安保卫单位:沙河派出所

责任人

冯平

医疗救护单位:蒲家乡卫生院

责任人

魏炳金

8、主管单位

主管领导签字(章):

0一三     

9、主要责任人

签字(章):

0一三     

 

 

附件3:

蒲家乡山垭村六组滑坡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山垭村六组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属滑坡,由于汛期降雨量大,排水不畅,形成地质滑坡。该滑坡体长300米,宽50米,厚5米,体积约2000立方米,直接威胁2户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组  长:吴云雄       电话:13981290110

副组长:袁  静       电话:13541829716

成  员:严金华、张强、杨宏伟、胡晓玲、甘兴建、张军福

 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对山垭村六组滑坡的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
    2、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张军福       电话: 13648128033  

成员: 苏仕荣、杨奇林 

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临灾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张军福

成员:李海吉、苏云明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4、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魏丙金

成员:苏云正、雷全芳

医疗救治小组主要负责对因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5、治安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张军福

成员:张奇德、苏江林

主要负责临灾疏散和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等。
    6、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张军福

成员:苏云国

主要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落实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察周期
   山垭村一、五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目视巡查主要对滑坡体地貌变形情况,房屋、树木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抢险领导小组和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及时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滑坡体地貌、裂缝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 1)滑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动等迹象。(地面塌陷下沉迹象、塌陷区域明显增大。)

(2)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崩塌、滑坡: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3)发现动物不实,燥动等异常反应,出现异常响声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3、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组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查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的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方能返回原址。

附:山垭村六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山垭村六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1、位置

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山垭村六组

2、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3、灾害规模及主要特征

滑坡面积5000立方米

4、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暴雨和长期霖雨,耕作和采伐

主要控制因素:滑坡和岩石崩塌

5、发展趋势及威胁对象

发展趋势:不稳定

活动体规模:滑坡面积2000立方米

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经济损失:

可能危及28人,房屋和圈舍受威胁;财产、经济损失60万元。

6、应急防灾措施

简易治理措施及落实情况:已落实人员进行监测,受威胁农户已搬迁

监测

组织单位:蒲家乡山垭村村委会

责任人:杨奇林

监测方法:人工定期观测

报警信号:口哨、敲锣;人工喊话、电话通知

疏散

组织单位:蒲家乡山垭村村委会

责任人:张军福

疏散路线:沿滑坡两侧疏散到山梁山

7、应急救灾措施

抢、排险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

吴云雄

治安保卫单位:沙河派出所

责任人

冯平

医疗救护单位:蒲家乡卫生院

责任人

魏炳金

8、主管单位

主管领导签字(章):

0一三年     

9、主要责任人

签字(章):

0一三年     

 

附件4

蒲家乡小学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乡小学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属滑坡,由于汛期降雨量大,排水不畅,形成滑坡。该滑坡体长500米,宽200米,厚50米,体积约1.56万立方米,直接威胁全校400余名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组  长:吴云雄        电话:13981290110

副组长:袁  静        电话:13541829716

   员:严金华  杨宏伟  胡晓玲  张强  甘兴建  魏炳金

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对乡小学滑坡的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

2、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蒲正金        电  话:15908420419

成员:卢珍全       张照金

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临灾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袁  静

成  员:张奇福  王国林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4、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魏炳金

成 员:严永兴  苏永正

医疗救治小组主要负责对因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5、治安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蒲正金 

成员: 张照金   王国林

主要负责临灾疏散和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等。

6、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卢珍全

成员:张奇福  吴春梅

主要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落实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察周期

乡小学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目视巡查主要对滑坡体微地貌变形情况,房屋、树木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抢险领导小组和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及时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滑坡体地貌、裂缝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 1)滑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动等迹象。(地面塌陷下沉迹象、塌陷区域明显增大。)

(2)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崩塌、滑坡: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3)发现动物不安、燥动等异常反应,出现异常响声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3、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组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查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的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方能返回原址。

附:乡小学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乡小学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表

1、位置

汶溪村二组乡小学

2、灾害类型

滑坡

 

3、灾害规模及主要特征

1.56万立方米

4、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主要控制因素:监测

 

5、发展趋势及威胁对象

发展趋势:

活动体规模:

 

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经济损失: 8万余元

 

6、应急防灾措施

简易治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监测

监测

组织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吴云雄    袁静

 

监测方法: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报警信号:敲锣、敲盆、吹哨、呼喊

 

疏散

组织单位:汶溪村

 

责任人:赵喜江    侯辉林

 

疏散路线:沿公路向滑坡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

 

7、应急救灾措施

抢、排险单位:蒲家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

吴云雄

治安保卫单位:沙河派出所

责任人

冯平

医疗救护单位:蒲家乡卫生院

责任人

魏炳金

8、主管单位

主管领导签字(章):

二0一三年   月   日

9、主要责任人

签字(章):

二0一三年   月   日

 


附件5

朝天区蒲家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吴云雄       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组长:袁  静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邹仁杰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成  员:张  强       乡水务站站长

        严金华       乡党政办负责人

        杨宏伟       乡安办负责人

        胡晓玲       乡财政所负责人

        甘兴建     乡民政所负责人

        杨  军       乡林业站站长

        韦宗辉       蒲家信用社主任

        蒲正金       中心校校长

        魏炳金       乡卫生院院长

        侯辉林       汶溪村村主任

        苏云强       元西村村主任

        张军福       山垭村支部书记

        何应军       河坝场村村主任

        严永喜       罗圈岩村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乡水务站,由袁静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强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