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朝天区统计局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 详情
朝天区统计局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文日期: 2013-01-22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字号:
打印

201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把握“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突出“保增势、保稳定、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开展“项目促进年、招商攻坚年、工作创新年、环境整治年、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狠抓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民生改善等工作重点,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994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13万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157万元,比上年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4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9:51.2:25.9调整为21.5:53.5:25.0,二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一产业和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4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46.6%上升到48.9%,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9%,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27.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0599万元,同比增长16%,比GDP增速高1.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0.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4497万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99396万元,同比增长20.4%;第三产业36706万元,同比增长10.4%

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4804户,私营企业258家。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地税收入1668万元,占地税总收入12360万元的13.5%,实现国税收入1554万元,占国税总收入5566万元的27.9%

 

二、农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等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837万元,比上年增长5.5%

粮油生产喜获丰收实现种植业产值75545 万元,比上年增长 5.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498公顷,增长 0.49 %,实现粮食总产量10.01万吨,同比增长4.4%;油料种植面积3745 公顷,增长 0.89 %,实现产量5770吨,同比增长4.7 %,我区被列为全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县区;核桃产量实现1.53 万吨,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朝天跻身全省林业重点提升县之列,被评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蔬菜复种面积达19.5万亩,实现产量52.9万吨,曾家山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供应基地;香菇(干品)、木耳产量分别达4801 吨、590 吨。(见表一)。

表一: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100075

4.34

 其中:水稻

9065

6.15

       小麦

16644

1.35

       玉米

48893

3.13

油料总产量

5770

4.70

 其中:油菜籽

2852

9.11

    花生

2910

1.17

蔬菜总产量

529412

10.08

核桃总产量

15279

47.48

食用菌(干鲜混合)

5792

8.22

  其中:香菇(干品)

4801

14.28

        黑木耳(干品)

590

13.24

       

新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沙曾平百里新农村示范片和临溪乡桃树村低碳新农村综合体,新建生态小康新村18个、达标户3695户。

林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区营林造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全年林业产值实现1027万元,比上年增长4.3%

畜牧业突破性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8055 万元,比上年增长 5.2 %。建成曾家山现代农业(土鸡)示范园区,带动全区繁育土鸡苗 2000万羽,出栏土鸡155万只,生猪出栏21 万头,养蚕3万张、蚕茧2万担。(见表二)。

表二 :

 

 

 

2012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18762

8.58

  其中:猪肉产量

15037

10.17

家禽出栏

万只

155

7.59

家禽产量

2101

8.02

出栏肉猪头数

万头

21

11.16

蚕茧产量

939

8.8

水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改建供水工程130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建水池水窖611口、修复水毁工程220处,新建江河堤防工程3.5公里,疏浚河道30公里,清淤沟渠58公里,整治堰塘5处,新修防渗渠道28公里,新增有效灌面0.3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5.5万人。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6.15万千瓦,同比增长9.9%。全年实现渔业产值 250 万元,比上年增长 4.0 %。。

劳务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300人,转移和输出劳动力6.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速壮大,效益大幅提升。园区建设“百日大会战”成效显著,大巴口建材工业园全面建成,中子工业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仇坝、羊木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新增园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海螺塑编、康康医疗技改扩能、君子酒业等1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骨干优势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户。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0.6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增加值146536万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6187万元,同比增长18.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48.23%,同比提高64.62点;实现利润总额49586万元,同比增长31.7%,利税总额66289万元,同比增长38.8%,总资产贡献率达32.14%,同比增长3.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三)。

表三 :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中成药

1103

42.3

 实木木地板

平方米

122212

1.1

  原煤

486549

8.2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92710

24.2

  铅金属含量

6245

-13.8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6539

28.6

 水泥熟料

3558739

27.4

  水泥

4557040

10.4

  人造板

立方米

615641

2.2

 铜金属含量

3974

-0. 5

 锌金属含量

11818

-5.2

  生丝

211

-28.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6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家,实现总产值33711万元,比上年下降1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扎实开展“项目促进年”活动,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5%。一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亚行二批次农村公路、仇坝工业园河堤建设等项目全面竣工;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大唐风电、西储粮油、朝天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清风峡嘉陵江大桥、大羊快速通道、兰渝铁路羊木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双百工程”,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2.13亿元。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争取项目、资金激励机制,全年向上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10.95亿元。(见表四)

表四: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万元

315382

16.5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

万元

193965

10.6

             设备工器购置

万元

50833

26.3

     1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万元

253492

10.1

     2、农户投资

万元

57640

92.1

     3. 房地产开发投资

万元

4250

***

二、按种类分:1、基本建设

万元

190599

-6.4

              2、更新改造

万元

62893

124.4

三、工业性投资

万元

126743

30.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776万元,比上年增长9.7%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07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99公里,等外公路1081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287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7%;完成客运周转量1485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5.1%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2万元,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3690万元,增长19.2%。年末固定电话机总数12543部,移动电话用户141045户,互联网用户7013户。

 

六、贸易和旅游业

 

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继续扩大。明月峡景区服务一条街开工建设,大中坝农贸市场和永隆百货购物中心全面建成,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和农资配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首届朝天核桃系列产品展销会、首届名菜、名小吃评选活动和明月峡雪花啤酒金秋品尝活动。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体户)18家,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254万元,同比增长15.4%

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作用不断增强。全区旅游景点及文物保护区44个,其中旅游景点4个。旅游“双创”工作全面加快,雪溪洞开发有序推进,明月峡景区顺利通过“4A”复核验收。曾家镇旅游休闲步行街全面建成,川洞庵景点被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最佳资源保护景点,水磨沟景区通过市上“3A”初检。成功承办首届四川国际旅游摄影大展总评选活动暨颁奖晚会,蜀道文化和生态养生两大旅游文化精品线路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2012年,全区接待游客185.6万人次,增长25.8%;实现旅游收入8.69亿元,增长40.2%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137649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2619万元,同比增长16.6%,税收收入8996万元,同比增长10.8%。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民生”取向更加突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4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1%,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到54.95%

金融支撑力度增大。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全市首家完成“一般公司类”贷款客户转化的县区融资平台,成功与省农发行签订了1.4亿元融资意向协议;新设邮政储蓄银行朝天支行;明月峡景区融资4000万元,兴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园区投资公司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担保贷款6200万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6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904万元,比上年增长2.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05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

保险市场发展良好。全年保费收入4657万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926万元,下降11.6%;寿险保费收入3731万元,增长35.3%。财产险赔付金额340万元,人身险赔款和给付金额185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全年培训农民3.8万人次。康康医疗公司培育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立项12项,推广新技术5项,引进新品种10个,转化科技成果6项,申报省市科技成果2项、专利34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中子、宣河和城区第二幼儿园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养改善计划”扎实推进。普通高考本科上线230人,朝天中学文考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二位。到年底,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含民办)57所,其中小学学校数24所,在校学生25907人,专任教师136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8.1%,高中升学率达99.4%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4个“农家书屋”、110个村级文化服务站和5个社区文化中心,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7万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麻柳刺绣博览园、朝天红军文化园、羊木坝战斗纪念碑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歌咏活动、《锦绣朝天》文艺晚会、“蜀道明月”诗歌朗诵会等文艺活动,推出了《大道朝天》等文艺精品。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老年门球场和5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2011年底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8个,实现增加值1671万元,占GDP的比重为0.66%

广电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建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基站10个、广播“村村响”135个,朝天电视台本地节目上传至广元城区。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15万户,转播电视节目89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

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区人民医院“二甲”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完成异址迁建;“医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6个、乡镇卫生院1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7%。全区卫生技术人员464人,实际开放床位685张。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13‰,婴儿死亡率为3.34‰,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752.29个千分点

 

十、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完成煜海畜禽养殖等4家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关停落后产能小企业32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全面完成“一镇七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村庄打造,实施农村改厕1000户,成功创建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8.05%,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

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成7个省级生态乡镇和全省首个县级PM2.5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户数66924户,总人口208743人,其中农业人口192102人,非农业人口16641人;常住人口18.4万人,城镇人口5.02万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1793人,人口出生率8.46‰;死亡人口756人,人口死亡率6.52‰;人口自然增长率2.12‰。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20元,比上年净增2281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93元,比上年净增708元,增长15.5%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市下九大类107项民生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13.9万人次,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210元、83元,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3.55万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深入实施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252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50套、农村危房967户。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定案数据以《朝天区统计年鉴—2013》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总人口为公安年报数,人口质量指标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