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人民政府:
现将我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呈报给你们,请予审阅。
特此报告
二〇一二年七月三日
区农业局2012年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突出“保增势,保稳定,快发展”主基调,创新定位发展目标,按照常规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抓突破的总体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强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农业工作呈现出高点起步,良好发展的态势。现将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重点目标
1、向上争取专项资金971.2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5.35%;整合项目资金320万元建设“沙曾平”百里新村长廊和曾家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园区建设相关工作,完成目标任务的53.3%;完成非税收入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3%;招商引资储备项目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新签约项目2个,完成目标任务的66.67%;引进到位资金58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20%。
2、指导有偿流转耕地680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68%。
3、曾家山蔬菜出口基地和曾家山玉米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正在申报创建之中;脱水蔬菜加工及种植项目已全面启动。
4、培训骨干农民173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6.7%;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6324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79%。
(二)业务目标
1、实现粮食产量3.34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41.75%;实现油料产量2910吨,完成目标任务的72.75%。
2、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60口,完成目标任务的52%;建设标准农田0.7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76%;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6万亩次,完成目标任务的64%。
3、种植蔬菜面积1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71.43%;实现产量1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25%;其中,商品蔬菜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54.55%;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83.33%。规范专合组织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粮油生产稳步推进
1、夏粮丰产丰收。通过开展抓宣传发动、抓统防统治,切实加强了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小春田管工作,有效控制了小麦病虫害的大发生。共开展科技赶场2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开展统防统治3.2万亩,小春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的良好势头。
2、大春生产开局良好。全区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3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8万亩。推广玉米地膜覆盖8万亩,玉米肥团育苗移栽13.5万亩,水稻旱育秧1.6万亩。切实加强大春田管,重点抓建了水稻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设立监测点8个,调供农药6吨,机动喷雾器30台,组建机防作业组12个53人,对秧母田和大田开展统防统治0.6万亩次,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蔓延。全区大春粮食作物长势喜人,全年粮油增产目标可望实现。
3、高产创建稳步推进。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工作模式和总体要求,建立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面积70570亩,其中,建立玉米高产示范片5000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10570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5000亩,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5000亩。在马铃薯高产创建中,积极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巩固薯//玉//菜模式,积极探索薯//菜//菜模式,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1个,面积10570亩,平均亩产量2013公斤,高产创建总产21277.4吨,实现产值2553.3万元,其中,核心攻关示范片258亩,平均亩产2578.6公斤。
(二)蔬菜产业建设不断优化。以建园区、强基地、高标准、抓示范、上规模、创特色为思路,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精品产业,努力推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上档升级。
1、发展蔬菜产业力度加大。自全区农业产业化推进暨春耕生产动员会后,我局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指导小组,对蔬菜种植的重点乡镇、村组,尤其是“沙曾平”公路环线100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组增派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驻村的工作机制,协助这些乡镇抓培训、抓现场、抓指导、抓落实。蔬菜产业重点村都有一名副职领导挂帅,4名业务人员全力抓建。
2、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全区蔬菜种植基地重点乡镇由原有的曾家片区乡镇扩展到朝天、羊木、中子、小安、宣河等12个乡镇。主要以“沙曾平”公路环线100里新村示范长廊建设为重点,突出“一园二心五线五片”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宜菜必菜,集中成片的原则,规划落实到地块,定面积、定品种。上半年,全区蔬菜栽播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蔬菜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
3、科技服务全面提升。一是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大力推广优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优化品种结构,新引进蔬菜试验示范新品种38个。二是大力推广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新技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标准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在全区蔬菜产业重点乡镇、村、组开展新技术大培训、大宣讲、大示范、大推广活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良种普及率达100%。三是大力开展蔬菜绿色防控。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植保作用,大力推广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开展黄板诱虫、杀虫灯诱虫等绿色防控示范,在全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0盏、黄板3万张,病虫害绿色防控面达100%。
4、示范园区成效凸出。在平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种植新品种60个,其中特色新品种2个,建成核心区达1.1万亩。充分利用平溪蔬菜应急集中育苗场,由金田公司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甘蓝苗300万株,发展订单农业1万亩,工厂化集中育苗覆盖率达30%以上。
5、越冬蔬菜彰显活力。充分利用冬闲地,增种越冬蔬菜4万亩,亩增收3000—4000元,有效提高了闲置土地利用率,更好的调节了夏秋交替时期蔬菜淡季的市场供应,为城市“菜篮子”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三)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加快。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促进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了法国开发署灾后恢复重建农村沼气项目,并顺利通过省审计厅的财务审计。全面推广农村沼气建管分离运行机制,建设法开署沼气续建项目沼气池700余口。新建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4处844立方米,有效解决养殖场粪污排放问题。全面启动2010、2011年退耕还林沼气项目,狠抓“沙曾平”100里环线新农村“一建三改”示范点6个153户建设,其中,改厨146间,改厕146间,改圈3220㎡。强化农村沼气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积极探索户用沼气后续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沼气用户,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住条件,加快了生态朝天建设步伐,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
(四)农机生产安全监管到位
1、全力做好农机春耕和三夏工作。一是对区内所有固定式提灌站进行了逐一排查、登记,并组织农机维修专业人员对技术状况不良和带病运行的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调试与检修,确保提灌站的完好率达95%以上。二是组织农机所有人对拥有的耕整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进行检修,提升机械的作业运行技术条件,保证机械在春耕与三夏作业期间能正常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区共改造、维修提灌机械104台次1140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5万亩,机收小麦2800亩。
2、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制定了《朝天区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购机补贴政策公告,在全区10乡镇场镇设置购机补贴选型点。上半年,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0万元,已落实购机补贴资金124.16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14台(套),直接受益农户901户,拉动农民投入320余万元。
3、扎实开展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一是继续将机械化耕种、收获技术作为推广工作重点,认真组织不同规模的现场演示,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确保广大农民听得懂、看得见、学得快、用得上,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机械操作与维修技术。二是推广洋芋机械化收获技术。引进小型洋芋收获机械一台,在曾家镇山峰村、平溪乡大竹村进行了现场示范,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三是推广太阳能诱虫灯技术。在中子镇尧坪村、平溪乡大竹村、曾家镇山峰村蔬菜基地安装太阳能诱虫灯100余盏。四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农村赶场日,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展示活动,让广大农民不出家门就能看到新机具、学到新技术。
4、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以提高机手操作技能,构建平安农机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形式,定期举办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班,邀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大力开展耕整地机械操作技能培训,严把拖拉机的登记注册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申领驾驶证人员的考试关口。上半年,共举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86人,分散培训农机操作人员1200余人次,组织33名拖拉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并考试,其中29名取得拖拉机驾驶证,核发拖拉机号牌46副,拖拉机驾驶证107本。
5、加强农机安全管理。一是以“百日安全生产”、“六月安全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将农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农机生产企业、村委会主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共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600余份。三是依法开展农机年检审工作。将农机年检审工作开展到乡镇、部分村组等作业场所,做到了年检告知到位,人、机、证、牌”四见面到位,技术检验到位,法定保险到位,检验标志核实到位,夜间反光标识粘贴到位,上半年共检验各类农业机械412台(套)。四是结合重要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到田间、场院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并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检查,重点查处了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行驶、脱检运行、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
(五)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全面完成中子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培训镇、村组干部和受益农户2629人次,地力培肥1000亩。全面启动两河口乡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已完工70%。协助“四川得科农购网”在全区25个乡镇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和宣传,拟选18个营销网点。切实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进村社”活动。
(六)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区、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工程。结合农时季节,全面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围绕主导产业相关的种养技术开展培训,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骨干农民。上半年,共培训骨干农民1734人,培训实用技术人员6.32万人次;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认定为市级示范社;新引进蔬菜试验示范新品种38个,实施四川省玉米区域试验和新品种预试84个,引进玉米试验新品种20个,引进马铃薯试验新品种3个。
(七)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以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管工作。一是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32人次,开展咨询活动3场次,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二是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开展农资经营主体清查,依法取缔无证经营1家,整治地摊经营3个。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查进入我区销售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共审核水稻品种56个,玉米品种98个,农药产品72个,登记肥料产品3个,责令不符合规定的4个玉米品种、1个农药产品退出市场。三是强化质量监测,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委托抽检玉米品种10个,除1个玉米品种“三北6号”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其余全部达标,杜绝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四是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共出动执法车辆18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13个次,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次,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案件8起,其中简易案件4起,一般案件2起,结案2起。五是及时调处农资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共受理投诉2起,每一起均妥善解决,为农户争取补偿经费0.45万,构建了农资消费和谐环境,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六是加大农产品农残监测力度。我局专门派出4人到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学习速测技术,以加强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检测能力。6月初,市农业局对我区30个蔬菜样品开展专项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
(八)农村经营制度创新显现。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控农民负担反弹。二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全区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测算兑现工作,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面积25.5038万亩,分两批到位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2504.4622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28.004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76.458万元(含新增补贴384万元);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补贴341.25万元,都以一卡通的形式发到农民手中,没有发现截留挪用现象发生。三是强化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上半年,共审批“一事一议”(含2011年)16个乡镇,涉及项目62个,涉及筹资筹劳2.5747万人,共筹资109.54万元,筹劳折资1249.53万元,财政奖补资金678万元。四是有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指导有偿流转耕地6800亩。五是认真做好侵害农民合法权益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接收和调处涉农信访案件2起,办结率100%,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九)机关建设成效明显。全局干部职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强势状态,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全体党员深入开展“铭记党恩、感恩奋进”和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大局意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公开作出承诺,自愿接受监督,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和创建“六型机关”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意识,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落实好七项制度,实现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三结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稳、防邪、人民防线、平安创建、安全生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关心下一代、保密、统战、工会、共青团、妇儿、农业信息及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全局和谐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来,我局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不足,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生产者年龄偏大,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对稳定粮油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难度,对农业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是投入不足,无项目支撑,农业项目争取难度大,配套工作经费少,招商引资难,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难以开展。
三是农业基础脆弱,部分提灌站年久失修,机械化设备老化,机耕道不畅,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等对农业安全生产存在很大威胁,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
四是农资市场管理难度大,市场供给不平衡,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种植优质、高产、高效品种乏力,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极少,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很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蔬菜产业发展。继续围绕“沙曾平”100里新农村环线,重点打造“一园二心五线五片”建设,全力抓建平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三品一标”建设,年内种植蔬菜21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万亩。
二是狠抓粮油生产。抓好大春田管,重点抓好水稻稻水象甲疫情防控,提早谋划2013年小春生产。
三是狠抓农村沼气建设。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在“沙曾平”新农村沿线,集中精力高起点、高标准打造3—5个“一池三改”示范点。实施好养殖场沼气工程,继续抓好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和安全管理工作,搞好法开署沼气续建项目建设,并确保迎检过关。
四是狠抓农机安全管理。搞好农机购置补贴,确保把补贴资金真正用到农民身上。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五是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把“准入、准出”两个关口,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
六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两河口乡2011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进村社”活动。
七是狠抓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八是狠抓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格审核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继续加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九是狠抓农业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十是狠抓安全、信访、维稳、廉政建设、农业信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