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克难攻坚
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中子镇人民政府
(2012年6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中子镇2011年公路建设协调暨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情况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子镇幅员面积57.7平方公里,辖10村1个居委会56个村民小组,广陕高速、二专线、老108线、中曾路穿境而过。近年来,我们坚持按照“提高等级、扩大总量,实现镇村公路硬质化、村组道路网络化”的建设思路,抢抓省、市、区各级扶持农村公路建设机遇,多方筹资,全民动员,全力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镇借助“挂包帮”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契机,突出抓好老108线改造、生态新村覆盖村内公路建设和中曾旅游环线三大重点,硬化老108线中子段7.5公里,实施完成了8个村26公里通村组公路,并积极做好广陕高速、现代农业园区改线以及场镇旅游环线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协调工作。目前,我镇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达,其中9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公路硬化率达90%,村道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镇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细化举措,强力推进实施
俗话说: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以此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方便群众出行。一是抓领导,形成合力。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地作出了“争抓机遇,举全镇之力,力争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决策,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组长,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驻村负责人和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层层召开会议宣传动员,讲明公路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优惠政策,算好修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帐,使广大群众懂得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自觉拥护和支持公路建设。二是抓实施,突出重点。依据全镇公路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公路建设规划和年度目标,分轻重缓急实施,并一抓到底,凡路基改造和配套资金筹措到位的,优先安排公路硬化。三是抓示范,典型带动。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枣树、高车2个村筹资,于2010年底率先进行建设试点,摸索经验,待工程完工后,又及时召开全镇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进行观摩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我镇的庙梁、五里、柏树、印坪、小屯、中合等村的通村组水泥路相继动工建设,一个“争先恐后修公路、你追我赶比进度、一丝不苟促质量”的公路建设热潮随之形成。
二、广泛动员,多方筹措资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政策和项目支持,加之镇政府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受到制约。2011年,我镇在牢牢把握广北段新农村建设和省、市、区各级“挂包帮”活动开展机遇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捐”、“筹”等措施,广筹配套资金。一方面发动名士“捐”。通过宣传倡议,鼓励本镇在外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四有”人士捐资赞助家乡公路建设。另一方面是发动群众“筹”。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入户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补助政策,引导群众自愿、主动地参与,变“政府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充分采取“一事一议”,鼓励农民自愿为公路建设出资投劳,做到不强行摊派集资。多渠道筹集的投入,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
三、注重质量,突出监督管理
坚持民主监督,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保证。一是严格资金使用监督。充分发挥村廉勤监委作用,对捐助和自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各村均设立交通建设专用帐户,由村廉勤监委负责资金的支付管理,有效防止了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事件发生,保障了资金效应最大化。同时监督处理好原有历欠债务清算与化解,杜绝资金乱用。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我们对待质量坚决从严要求,从严把关,在工程施工重要环节都邀请交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组建群众代表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凡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一律返工,直至合格为止。为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管好有限资金,镇政府严格执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坚持与区交通局技术人员一道对公路进行竣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与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拨付挂钩。三是严格施工安全监督。镇、村、施工单位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施工期间的安全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四、管养同步,巩固建设成果
加强养护是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加强管理尤为重要。我镇按照“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和“管养并重、改造提高”的原则,明确了村级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为村民委员会,各村采取多种方式确定专门的养护人员,确保养护落到实处,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只注重投入,不注重养护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其发挥效益的局面,全镇已形成全社会建设、村民养管同步发展新格局,深受群众好评。
各位领导,2011年我镇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教训还很多。我们将借本次会议东风,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公路管理养护,为把我镇建成特色产业大镇,新型工业重镇,高速物流新镇、综合实力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