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镇灾后重建志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把握“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突出“快发展、争跨越、求升位”主基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明晰全镇“强基础、壮产业、重民生、促和谐”工作思路,全面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灾后重建目标,完成了1033户的农房重建任务,打造了柏树、枣树2个集中安置点,实现了“三建四改五个一”。中子镇正朝着特色产业大镇,新型工业重镇,高速物流新镇、综合实力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步伐迈进。
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抗震灾救灾方面:“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镇2732户10460人全部受灾,对全镇教育,卫生,水、电、路、通讯、光纤电视等公共基础设施,工矿企业以及居民房屋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给我镇造成经济损失近3.5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中子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打赢了转移安置、抢通保通、恢复生产、卫生防疫、防范次生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和宣传思想工作等7场硬仗,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同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组织了10余名救灾志愿者赴青川极重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募集爱心捐款3万余元以及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物资5000余件送往了极重灾区。
在灾后重建方面:一是城乡住房重建全面收尾。按照“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总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在农村金融、国土、林业等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全镇1033户农房重建和251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工,受损房屋维修加固以及重建资金兑付工作全面结束。二是公共基础设施重建进展顺利。投资219万元启动了政府办公综合楼和周转房建设,目前已有部分投入使用;投资315万元建成了场镇排污管网等市政设施和农贸市场改建工程,场镇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大协调力度,快速推进中子初级中学、中子中心卫生院、中子小学、派出所、法庭、道班等单位业务及办公周转房重建,目前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实现投资16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三是村级阵地建设基本完成。全镇共新建村(居)委会阵地9个,改扩建1个,已相续投入使用。四是涉农灾后重建项目效益发挥充分。坚持把群众最直接受益的项目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全面推进实施以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以工代赈、扶贫连片开发和彩票公益金等涉农项目,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发挥。
二、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1年全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万元,增长1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623元,比2010年末增加457元,增幅达14.43%。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新成效。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在4834吨左右,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过去畜牧业“养兔又养羊”,种植业“栽桑养蚕、杜瓜加黄姜”屡试屡败的基础上,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痛下决心,深入调研查实情,理性分析找原因,问计于民寻出路,在全镇范围内展开了“中子农业的出路在哪里?”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畜牧以生猪、土鸡规模养殖;种植业以核桃、蔬菜成片规模栽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按照“品种要改良,饲喂要科学,规模要扩大”的发展理念。到2011年底,中子镇招引广元、重庆、甘肃等地客商培育了思远、煜海、黉门等万头生猪养殖场、泰祥土鸡养殖场和中广万只肉兔场,积极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在枣树、柏树、小屯、尧坪、印坪等村发展养殖小区6个,培育养殖大户73户,组建了生猪专业合作社,2011年全镇出栏生猪20060头,家禽21万只,肉兔5700只,分别比2008年净增3060头,1.25万只,2790只。核桃产业方面,着力在扩大栽植规模,加大春防冬管力度,培养技术服务队伍,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下功夫。截至2011年底,全镇累计发展核桃36万株,其中挂果5万株,实现产量507吨。同时大力推行劳务输出。近年来劳务输出人数、输出质量、务工收入都有明显提升,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收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产业园区建设有新突破。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的工作理念。一是2010年和平溪等乡一道,完成了平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金田公司的带动下,发展订单农业,以尧坪为代表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实现了“政府要我种”到“我自己要种”和“菜贱找政府到种啥看市场”的大转变。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审势度势,决定在我镇高车建设以核桃为主的中子现代农业园区(含“三园一所”), 实现土地流转257亩,征用37.635亩,完成房屋拆迁5户,栽植5700株共81个品种,品改嫁接300亩。园区内农发项目建设完成梯地石坎勾缝建设200亩、步游道3000米,农田灌溉饮水项目共安装饮水管2000米,治理沟渠800米,蓄水池22口,文化广场、停车场、观景台、曾家山大门、核桃科研所等建设已全面完成。同年12月21日,中子现代农业园区迎来了省林业现场会的参观,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二是2010年开始在中子镇枣树、高车、五里、庙梁实施中子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区“一区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子工业园一、二期累计完成征地1370亩,安置房、场平、河堤、园区内输电线路等建设有序推进。截止目前,中子工业园区已先后引进三元、棒仁、康康、隆升等企业入驻,其中三元一期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正逐步完善相关辅助设施;其余厂房基础建设及内部设施的完善正有序推进。中子工业园区建设,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为首要责任,工作中,坚持边征边拆,边建边引,信奉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更新观念,以诚挚服务取信企业,以优惠政策赢得群众的支持。目前征地、拆迁场平工程、企业入驻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赢来了周边县区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创造了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中子速度。三是依托广陕高速中子服务区,在柏树村稳步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至此,全镇以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
一是场镇功能日趋完善。以市政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场镇风貌塑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新建连接线、商贸街等道路
二是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5月23日,历时3年多的广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场镇过境公路改线工程有序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依托土地整理和历年通村公路、水利及以工代赈等项目建设和“挂帮包”活动的开展,先后完成尧坪、小屯的新村建设,2011年将完成从五里至小屯一线7村29个组1539户生态小康新村建设。交通方面,五里、庙梁、柏树、尧坪等村实现首次通水泥路。能源方面先后对尧坪、小屯、南垭、印坪、柏树、枣树等村进行农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截止2011年底全镇10个村共建沼气1620口,占全镇总户数的65.3%,其中枣树、柏树实现全覆盖。在有条件的村大力推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枣树村2009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低碳示范村。水利方面,大力实施安全人饮和提灌站建设,截止2011年底,全镇新建维修蓄水池85口,安装饮水管道
四、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加大农村科技队伍建设、科技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上,学前教育良性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职中、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成效明显;卫生上,农村卫生站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深入人心,2011年参合率达95.4%地震前年上升5.4个百分点。计生上,计划生育率连续5年均控制在2.5%0以内,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群众优生优育观念得以加强。文化上,通过建村文化活动阵地、放映以农村实用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的农村电影以及组建中子老年秧歌队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方面,积极推进平移数字化,累计达1298户,比地震前年净增789户,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用最直接的方式让群众知晓。劳动保障方面,积极发展就业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农村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均实现较大突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开展,民政、残联、人民武装、体育、社会福利、妇女儿童、共青团、档案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五、社会管理实现新加强。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五年来,狠抓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公安、司法、法庭等部门密切配合。大调解格局基本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平安中子”建设深入推进,政法、维稳、综治、防邪、禁毒工作连续4年名列全区前茅,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全镇社会平安稳定和谐。
六、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五年来中子镇党委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 “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以提高素质为关键,以完善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加强镇党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创建“勤政廉洁、执政为民”的镇党委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抓班子成员的集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在各个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干部形象。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三是抓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结合中子实际,召集党委、政府班子制定出《中子镇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村级综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中子镇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中子镇政务督办工作规则》、《中子镇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中子镇机关干部“今天做了啥,明天该做啥”工作例会制度》,修订完善了《中子镇机关内部管理八项制度》,并严格逗硬执行,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实现了镇村干部由乱而治的大转变,使全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镇党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党建工作始终,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及“三心一弘扬”主题实践活动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10年,按照区委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全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行村(居)支部和村支书考核测评新方法,探索开展建立了村(居)务监管委员会和组监督员制度。
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党员远程教育。五年来,利用远程教学点大力组织学教活动,使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鼓足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二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地震以来共新发展党员63名,消除了党员发展空白村。三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播放电教片,以案说法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镇党委班子以及各支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民主生活会,切实提高了民主生活会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会审制度》、《七个严禁》等,从源头上扼制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中子镇党委、政府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严重雨雪冰冻灾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