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 详情
关于印发《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12-12-13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字号:
打印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级各部门:

                    《广元市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3日

 

广元市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构建税收征管保障机制,强化信息管税、依法治税,维护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广元市税收征管保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朝天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征管保障,是指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监督和协助管理职责,向财政、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等支持协助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的总称。

        第三条 税收征管保障机制的构建,以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原则,以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源头控管为主要方式,以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为目标。

        第四条 广元市朝天区税收征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具体事务由税收征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承办。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或本行业内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督促落实税收征管保障措施,积极支持税务机关及其税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 税务部门应当发挥税收征管主导作用,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税收知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优化办税服务,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积极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涉税咨询服务。

 

第二章 涉税信息传递

 

        第六条 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本实施办法规定,通过“广元市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将本部门、本单位涉税信息如实全面报送“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

        (一)发展和改革部门按季提供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计划、项目立项批复、项目招投标等信息。

        (二)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按季提供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认定、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新培育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等信息。

        (三)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按季提供各类新设民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托儿所、幼儿园等项目信息,新设校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信息,专利、创意设计登记备案信息,专利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信息,科技成果和专利权转让信息,科技补贴拨付等信息。

        (四)公安部门按月提供特种经营监管、机动车辆登记使用、入境人员登记、印章管理信息;按季提供房屋租赁备案信息,打击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信息,《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变更、注销信息,特定行业购销火工产品审批等信息。

        (五)民政部门按季提供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年检信息,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宗教活动场所等非营利社会组织的登记、变更、注销信息;按年提供辖区内地名命名、更名等信息。

        (六)司法部门按季提供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咨询)所、公证处及司法鉴定等机构登记、变更及注销信息,办理公证事项的相关信息;按年提供律师从业人员等信息。

        (七)财政部门按季提供政府采购中标及支付信息,涉及纳税人的财政补贴、奖励项目及拨付信息,汽车、家电下乡补贴信息,财政拨款建设项目及拨款明细信息,集中支付的大额发票票面信息等。

        (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季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核发信息,向营利性医疗机构、药店支付医药费的分户信息,《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核发、年检信息,就业培训教育机构登记、变更、注销等信息。

        (九)国土资源部门及时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信息,土地整理项目信息;按季提供土地征用信息,《采矿许可证》核发、年检及出让、转让等权属变更信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信息,《建设用地批准书》核发等信息。

        (十)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按季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信息,市政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信息,商品房预售许可信息,商品房网上签约及备案信息,房屋登记信息,市政建设配套费等信息。

        (十一)交通运输部门按季提供本级直接管理的交通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等信息;运管部门按季提供车辆营运证及车辆维修资格证核发、变更等信息;航务管理部门按季提供船舶营运证核发等信息。

        (十二)水务部门按季提供水利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信息,河砂竞标拍卖及产量核定等信息。

        (十三)农业部门按季提供农业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信息,农用车辆登记信息,农机经营网点及补贴发放等信息。

        (十四)林业和园林部门按季提供林木采伐许可证、准运证核发信息,林业和园林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等信息。

        (十五)商务部门按季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信息,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信息,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转让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权技术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信息,特定项目经营网点及补贴发放等信息。

        (十六)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部门及时提供辖区内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或备案相关信息(举办前10个工作日内);按季提供音像、歌舞厅、网吧等行业《文化经营许可证》核发、变更及注销等信息。

        (十七)体育部门及时提供辖区内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其它重要体育活动审批或备案相关信息(举办前10个工作日内)。

        (十八)卫生部门按季提供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变更、注销信息,营利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认定等信息。

        (十九)审计部门按季提供被审计单位少缴税款以及发票违法违章信息,受托代征单位截留挪用代征税款等信息。

        (二十)环保部门按季提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及资金支付等信息。

        (二十一)安监部门按季提供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变更、注销等信息。

        (二十二)统计部门按季提供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信息,辖区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分行业的利润率和本地职工平均工资等信息。

        (二十三)粮食部门按季提供粮食收储经营企业审批等信息。

        (二十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季提供餐饮服务许可信息,《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变更、注销信息,医疗机构生产自制药品等信息。

        (二十五)招商引资部门按季提供招商引资项目信息。

        (二十六)国资部门按季提供监管企业分离、兼并、划转、改组改制信息,技术改造项目等信息。

        (二十七)煤管部门按季提供《煤矿经营许可证》和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发、年检及出让、转让等权属变更信息,煤炭企业及涉煤探矿企业计划产量、实际开采数量等信息。

        (二十八)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年提供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超比例提取、缴纳及贷款发放等信息。

        (二十九)工商部门按季提供登记注册、变更、年检、注销、吊销等信息,企业改组改制及破产信息,股权变更、转让及其各方明细登记等信息。

        (三十)质监部门按季提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变更等信息。

        (三十一)残疾人联合会按季提供残疾人安置等信息。

        (三十二)供电部门按季提供供电建设工程项目及资金支付信息,本地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价等信息,特定纳税人使用电量等信息。

        (三十三)供水、供气单位按季提供特定纳税人水、气耗用量等信息。

        (三十四)物价部门按季提供公益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调整等信息。

        (三十五)各类财产保险公司按季提供财产保险理赔中大额维修发票信息,车辆交强险收缴信息;民爆公司、盐业公司、烟草批发企业、成品油批发企业、药品批发企业按季提供商品销售(批发)等明细信息。

        上述部门、单位及其它部门应当按照税收征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向“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提供税收征管需要的其它涉税信息。

        第七条 本办法规定应及时提供涉税信息的,在信息发生后的2个工作日内提供;按月提供涉税信息的,在次月10个工作日内提供;按季提供涉税信息的,在下一季度首月15个工作日内提供;按年提供涉税信息的,在次年1月底前提供。如当期未产生信息的,实行零报送制度。

        第八条 凡本办法规定应提供涉税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明确内设机构(科、股、所、队、室)及人员专门负责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传递工作。

        第九条 “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应当做好提供涉税信息的辅导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涉税信息内容以及协助税收管理事项提出指导意见。    

 

第三章 涉税信息应用

 

        第十条 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原则上只能用于税收分析、评估,强化税收管理,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它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严格予以保密。

        “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负责对所采集的涉税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和整理,开展信息比对和分析,适时将比对、分析成果传递给相应税务机关实施税务管理。

        第十一条 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拟调取“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及税务机关的有关信息时,应征得税收征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无偿提供;“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应建立《部门调取涉税信息登记薄》,对调取信息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第四章 税收协助

 

        第十二条 区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税收协助工作。

        (一)公安部门与税务机关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打击逃税、骗税、抗税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税务机关移送的涉税犯罪案件及其它涉税违法线索,并将查处结果通报税务机关;协助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身份证明、境内外人员出入境记录等信息;协助税务机关实施阻止欠缴税款纳税人出国离境措施;及时依法处理阻挠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二)科技和知识产权部门及时查处涉嫌虚报研究开发费用、伪造技术合同及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案件,并将查处结果通报税务机关。

        (三)民政部门及时查处涉嫌骗取福利企业资格的案件,并将查处结果通报税务机关。

        (四)司法部门协助税务机关加强对全区法律服务机构的税收管理。

        (五)财政部门协助税务机关查询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按照规定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奖发票兑奖、涉税举报经费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的手续费;及时移送财政财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涉税违法行为;在拨付政府投资性项目资金时,严格执行“以拨控税”制度,凭税务部门开具的税收管理证明拨付工程款项,督促相关单位按规定缴纳税费;监督预算单位执行发票管理规定,协助税务机关查处预算单位的发票违章行为。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助税务机关查询《就业失业登记证》核发、社保缴纳等信息。

        (七)国土资源部门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查询、查封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的土地使用权;协助办理税务机关委托拍卖或者变卖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的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对申请办理矿产、土地权属变更手续但不能提供正式发票、完税证明或者不征税证明的,责成当事单位或个人向税务机关结清税款后再予办理。

        (八)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协助税务机关查询招标合同备案、房屋销售合同备案情况;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查询、查封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的房产;对税务机关委托拍卖或者变卖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的房产所有权的,协助办理过户手续;对申请办理房产权属变更手续但不能提供正式发票、完税证明或者不征税证明的,责成当事单位或个人向税务机关结清税款后再予办理。

        (九)审计部门将被审计对象是否依法履行税收缴纳义务、遵守发票管理法规作为必审内容;及时移送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涉税线索,并提供相关审计资料;税务部门对审计部门移送的涉税事项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审计部门。

        (十)煤管部门在办理有关煤炭生产许可证件转让、变更手续时,审核转让环节应纳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相关税款及其附加费是否已足额缴纳,凡无税收完税证明的,责成当事单位或个人向税务机关结清税款后再予办理。

        (十一)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登记时,应要求申请人出示税务登记注销证明(对依法进行了国家税务登记和地方税务登记的,应同时出示两种税务登记注销证明),否则不予受理营业执照注销登记;工商部门应根据实际违法情节,依法办理吊销手续。

        (十二)有关银行和金融机构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开立、变更和注销情况;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措施。

        (十三)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办理项目招标事项中,应向项目中标企业发放《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由中标企业持《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及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再持税务部门签发的回执到相关部门办理开工手续,无税务部门签发回执单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开工手续。

        (十四)水务部门在办理退付河道采砂保证金时,应要求采砂业主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税收管理证明,对不能出具税收管理证明的,不予办理保证金退付业务。

        (十五)国税部门在办理增值税、消费税零星征收业务时,其应征收的所得税、印花税等地方税及其附加由地税部门委托国税部门代征,国税部门应依法予以代征。

         (十六) 交通运管部门在办理营运车辆审验时,应采用“先缴税后审车”的营运车辆审验办法,协助税务机关控制车辆税收的流失。

        (十七)区级各部门、各单位应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有经营性收费项目的,应按规定进行纳税认定并领购、使用税务发票;对取得的付款凭证应当严格审核,查验真伪,凡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对于税务机关提请代扣代缴税款的,予以协助;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涉及税收政策业务的,要充分征求财税部门的意见,不得与税收法律法规相违背;按照税收征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查询其它涉税经济信息,开展其它税收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各乡镇应建立税收征管保障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组织及物业服务企业协税护税职能作用,应定期组织开展协税护税活动,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房屋租赁、业主变更等信息,协助税务机关对辖区内零散税源实施排查。

        第十四条 税务机关本着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零星分散、异地缴纳、便于源头控管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代征税款时,应当出示委托代征证书并开具税收票证或证明。纳税人拒绝的,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第五章 监督考核

 

        第十五条 区政府将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纳入区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严格考核。考核工作由区目标办统一组织,由“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具体实施。

        第十六条 实施税收征管保障工作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职责明确、公开透明,奖惩结合、激励促进的原则。

        第十七条 税收征管保障工作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领导。按照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专人负责的要求进行考核;

        (二)涉税信息传递。按照网络信息平台运行正常,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要求进行考核;

        (三)涉税信息应用。按照比对分析及时、应用客观合理、促进税收征管、增加税收收入的要求考核;

        (四)税收协助。按照工作制度健全、工作配合有力、协助及时有效的要求考核;

        (五)代扣代缴。按照足额代扣、足额按期解缴的要求考核。

        第十八条 税收征管保障工作按年度考核,具体考核量化细则由“区税收征管保障办公室”会同区目标办制定。

        第十九条 设立税收征管保障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一)对年度税收征管保障工作考核成绩优秀,并对促进税收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二)对认真履行涉税信息传递、管理职责,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涉税信息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三)对认真履行税收协助职责,在重要税源控管或重大税收专项检查中工作配合好,工作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部门、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以上表彰奖励与年度财税工作表彰奖励同期进行。

        第二十条 负有涉税信息提供责任的部门和单位怠于履行职责,不提供、传递或未及时提供、传递涉税信息或提供信息严重失真的,由区政府督查室给予通报,并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 负有税收协助职责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工作不落实、税收控管把关不严造成税收流失的,将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相关部门或单位年度税收征管保障工作考核成绩较差的,按效能问责相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三条 涉税信息管理、应用单位或管理人员违反涉税信息保密规定,泄露相关保密信息或擅自披露相关信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按照保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区税收征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试行2年,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广朝府办发﹝2012﹞80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