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水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工作自查报告
索 引 号 : 008462402/2012-09999 | 发布机构: 区水务局 | 成文日期: 2012-12-19 |
发布时间: 2012-12-19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其他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广朝水〔2012〕120号 签发人:王含诗
广元市朝天区水务局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工作自查报告
市水务局: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起下的重要一年,我局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水利重大战略新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历史机遇,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跨越,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战,奋力开创我区水利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根据广元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广水发〔2012〕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利发展改革推进情况
(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坚持依法管水,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政府即将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已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设立了水资源管理股和节水办公室。二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不断规范取用水申请、审批和监管秩序及超总量审批制度,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和许可审批。三是各工业园区及重大水利工程和产业布局、建设项目的核准、审批和备案都开展了水资源论证,各建设项目环评都开展了入河排污染的设置审批。四是强化水资源费的征收。我局加大了对各取水单位和个人多年拖欠、欠交水资源费的催缴力度,严格按照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征收、解交和使用。
(二)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情况。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把学习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出重要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组织机构。既成立了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小组,又建立了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二是明确了部门责任。区纪检监察机关和水务部门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协商解决监督检查的重大问题。区水务局负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和各项任务的实施,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水利发展与城市发展、工业发展、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区委农工委负责协调农田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与林业发展、国土整治、农业发展、畜牧业发展、小康新村建设的统筹协调,区政府办负责水利改革发展政策调研和制定工作,区财政、发改部门负责研究落实水利改革发展财政和重大项目支持措施,区监察、审计部门负责水利政策落实和水利投入的监督检查。2011年12月19日我区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通知的决定》(广朝委发〔2011〕18号)的实施意见,决定我区土地出让收入的10%用于水利建设,工业发展基金的20%用于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维护税的20%用于水利建设。今年我们将跟踪落实政府财政土地出让收入的10%、工业发展基金的20%,城市维护税的2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情况。
双峡湖水库是我区第一座中型水库,是全区6个开工建设的市级重点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水利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转斗乡,总库容1199万方,兴利库容963万方,工程估算总投资5.3亿元。建成后,可解决转斗、中子、宣河、朝天等乡镇和朝天城区共6.35万人生活用水、项目区内4.3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同时还可保障中子工业园区、中子物流园区等园区生产生活用水。双峡湖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涉及四大类21个专题,到目前,已全部完成21个专题报告的评审,上周省水利厅通过了可研预评审,预计本月底省发改委组织召开可研评审会,12月上旬取得可研批文,力争在12月中旬开工。
(四)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强化监管,专款专用。一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实行项目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严格合同管理,实行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对实施的项目,按照合同、分部工程验收和计量,经监理和驻现场代表核实,领导审核后按进度拨付资金;对委托乡镇负责实施的项目,我局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建设内容、补助资金和质量进度要求,实行一卡通进行资金兑付。三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组建项目资金监管小组,严格监督管理,严防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确保工程、资金和干部安全。
(五)水利项目主要目标任务制定和完成情况。结合朝天实际,年初我局制定了水利工作主要目标: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河道及砂石资源管理,规范市场配置,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抓好煤炭、采石场等矿山企业和兰渝铁路以及区内公路建设中的水保预防监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修复水毁工程215处,新修防渗渠道5公里,新建水池(窖)600口,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新建供水工程750处,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渔业管理,水产品产量达200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防洪抗旱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确保汛期安全,我局加强河道及砂石资源管理,规范市场配置,同时,坚持未雨绸缪,以防为主,扎扎实实做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二是全面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67%;新建水池水窖400口,新增蓄引提水能力方21万方,新增节水3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节水面积0.2万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00%。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三是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坚持以水产品种结构调整为主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结合春季禁渔契机,在潜溪河宣河乡境内增殖放流鱼苗10万尾,同时,认真开展了毒、炸、电鱼及野生鱼销售专项治理、饲料添加剂专项治理和水产品销售专项治理等行动,实现水产品产量210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00%。进一步加强河湖整治保障健康度汛。除险加固水库4座,小型灌区改造2个,技改山坪塘20口,修复水毁工程120处,修复渠道63.5公里,新建防渗渠道2公里、江河堤防工程2公里;疏浚河道13公里,清淤沟渠15公里,确保汛期河湖安全度汛。四是着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实施“民生工程”为载体,截止目前,改善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3万人,占目标任务5万人的66%。五是水利体制改革管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完成了水务投资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了朝天明月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组建,并挂牌办公。基本理顺了朝天城区供水管理体制,明确了千人规模乡镇集中供水经营管护主体。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积极履行各项涉水管理职能。
(六)水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我局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保密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普查旬报制度、保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资金管理等一列制度,落实普查责任,细化普查要求。在水利普查过程中,牢固树立普查人员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规则,特别是加强了涉密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并签订了《水利普查涉密责任书》,同时,涉密机和涉密数据指定专人负责,涉密数据处理计算机不与网络链接,保证保密制度贯彻执行。截止目前,共投入普查资金13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区财政补贴70万元。并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台账,确保专款专用。普查成果普查登记阶段全区普查对象14085个。其中,经济社会用水专项普查对象231个,水利工程专项普查对象11754个,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专项普查对象名录194个,水利行业能力专项普查对象单位27个,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对象名录 1879个。全面完成了普查数据录入和各专业汇总平衡上报工作,做好了普查督导工作,重点是普查数据的审核、汇总上报、经济社会指标收集整理分析,区域取供用排水量平衡分析、空间数据汇总审核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实地抽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及《廉政准则》落实情况。一是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纪委和市局的安排,全面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围绕“找准风险、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制约有效”的目标,形成了风险评估、级次认定、监督管理的一系列运行管理制度,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二是重新评估股(室)风险岗位。根据股室职能职责,我局对岗位风险点进行重新排查、评估,将供排水股、水政综合执法大队、河道与堤防建设管理股、 财务股、行政审批股列为A级风险岗位;将规划与建设管理股、防汛抗旱股、农田水利股列为B级风险岗位;将办公室、水政水资源股、水产渔政股、人事科技股、水土保持股列为C级风险岗位。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制度。我局把《廉政准则》制度列入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结合各自岗位,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完善配套制度,把廉洁从政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廉洁从政与水利事业稳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一)项目决策情况。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执行水利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落实施项目技术方案、用地、环评等审批。确保了工程项目审批合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不存在擅自改变规划、未批先建、违规审批、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
(二)招标投标情况。工程招投标均严格按照《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1号)以及《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招标文件进一步要求》执行,委托有相应资质中介机构承担招标代理,每个项目均签订了招标代理合同,评标专家均随机在《广元市水利工程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投标活动均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了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排查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齐全、合规,不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无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问题。
(三)项目建设实施情况。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四制”执行,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把建设管理纳入了正常化。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落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和安全事故查处督导力度;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工作。管理单位均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质量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过程中派遣业主代表、施工监理、项目受益区农民参与管理,对施工中的人、材、机均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坚决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工程监理单位均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等有关制度开展监理工作,编制监理规划、实施细则,编制监理月报及监理日志,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编写、收集、整理、归档监理资料,能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和生产例会、及时下发监理通知。工程设计单位方面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标进行设计,所有工程项目均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均按照行政许可程序进行报批。不存在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管理力量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出问题。
(四)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为有效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我局在财政设立了水利项目资金专户,并实行了专人专账管理,每一笔资金的支付都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办理。在工程款支付前认真审核立项报告、中标通知书、合同、发票等,并按照基建程序、年度计划、工程进度及合同要求按比例拨付工程款。同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严格实行签证制。拨款申报前必须经现场监理、施工方负责人签字,经项目业务领导审核后,报送区财政局审批后执行。各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做到了专款专用,绝无挪用现象。区审计局不定期对水利项目资金组织开展审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水利项目资金安全。
三、目前我区水利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阻碍水利改革与发革的突出问题。
(一)水资源基础条件较差。我区水系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嘉陵江及其支流:潜溪河、羊木河、安乐河、渔洞河、青边河,水资源量约70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流量60亿立方米。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0毫米,年内雨量集中在7月—9月,近几年平均降雨量为600-7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8%,而多半年(11月—次年6月)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19毫米,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2%。水资源总量低,时空分布不均衡,一是导致年内涝旱交替水量供需矛盾尖锐;二是导致城乡供水安全问题突出。经预测,到2015年,我区农业需水2530万立方米,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差口530万立方米,考虑工程利用效率(按60%计),供水差口达883万立方米;到2015年我区工业和城市需水6511万立方米,差口达5311万立方米,考虑工程利用效率和超前量(按70%),供水差口达7587万立方米。农村居民用水365万立方米,现有工程供水能力能满足需求,但由于人口分散,仍有4.5万人饮水不安全,需水132万立方米。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一是全区各类水利工程总量小,蓄水、保水能力严重不足。二是骨干水利工程少、配套差,农业生产、农村饮水保障较差,全区现有的蓄引提水能力不足以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饮水问题。三是工程布局不合理。由于我区地质地貌的原因,山高坡陡,切割较深,中高山地区水利工程较少,据统计,中高山共有农田9670公顷,占全区总数14210公顷的68%,而水利工程仅有3285处,仅占全区水利工程总数的25.3%。
(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一是防洪工程建设急需加强。嘉陵江、羊木河、潜溪河等流域很多河段都必须建成城镇达标堤防,有的还将进行岸线整治。二是山洪灾害易发频发。我区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条235.1公里,基本上处于天然、无设防状态。近年来由于暴雨强度加大和频率加快以及广陕高速、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兰成管线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深入推进,几乎年年有不同程度山洪灾害发生。三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区以中山地形地貌和喀斯特地质为主,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处嘉陵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061.1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5.58%,平均侵蚀模数达370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流失总量达400多万吨。
(四)水利服务保障体系薄弱。一是水利人才队伍现状不能满足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水利机构人员编制不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水务局局机关50岁以上的8人,占在职人数43人的19%,老龄化现象明显;没有水利水电类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仅有19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乡镇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缺乏。二是项目建设规模与现实建设能力不匹配。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度加大了对水利建设投入,以集约建设的方式,整体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和力量比较缺乏,难于及时补给,难以满足大规模、强进度工程施工的需要,普遍存在项目进度计划与现实建设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广元市朝天区水务局
2012年9月20日
广元市朝天区水务局办公室 2012年11月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