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2012年工作总结 » 详情
2012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 744688004/2012-09999 发布机构: 区蚕业局 成文日期: 2012-12-25
发布时间: 2012-12-25 发文字号: 公文种类: 其他
有 效 性 : 有效 字体: [ ]

  

2012年工作总结
 
一、紧盯目标抓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1.蚕桑基础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全年新栽桑树150万株(280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40%;标准化管护桑树5000万株,嫁接良桑300万株,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全区现有桑总量达到了6650万株,其中投产桑达到5300万株,分别比上年增长2.3%,6%,进一步夯实了蚕桑基础。
2.蚕茧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养蚕3万张,产茧2万担,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分别比去年的2.5万张、1.73万担增长20%和15.6%。
3.蚕业科技含量得到较快提升。优良桑品种的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优良蚕品种应用率达到了100%,分别完成市下目标的100%和105%;小蚕共育和统防统消推广面均达到100%,分别完成市下目标的118%和111%;省力化蚕(簇)具的推广面达到了70%以上,完成市下目标的117%;“桑经”套种试点示范1050亩,完成市下目标的105%。
4.蚕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效果明显。全区全年实现蚕桑产值3600万元(其中农民直接茧款收入315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3%,比去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6.1%;加工企业(三元缫丝厂)全年实现满负荷运行,生产生丝100吨,生产蚕丝被10000床,实现产值4200万元,比去年增长16.7%。
5.项目及资金争取工作卓有成效。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储备项目1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新签约投资项目2个,年内已完成投资105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向上争取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1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6.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现已完成初步规划,并通过今秋栽桑已正式启动建设。
7.专合组织建设开创新的局面。年内完成专合组织建设1个(朝天区丝泉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填补了我区蚕桑专合组织建设的空白。
8.各项中心工作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安排的沙曾平生态新村建设、“挂包帮”等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均做到了圆满完成。
二、突出重点抓关键,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一)针对问题抓关键,重塑产业形象
蚕桑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多年持续不断抓建,现已初具规模,且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近年来,茧丝行业持续低迷,养蚕可比效益较低,蚕业发展举步维艰,加之我区蚕业在省内外无较大影响,项目及专项资金均难争取。面对这些困难与问题,新一届局领导班子组建后,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挖潜力,努力寻找工作突破口,坚定做大产业、重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
1.抓宣传,扩大产业影响。一年来,我局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强内外宣传,努力将我区蚕业发展优势、产业规模、茧丝质量、政府决策、工作力度、行业形势、激励政策等面向广大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省内外广泛宣传。全年发表并采用信息74条(其中“中国丝绸网”采用1条,“四川蚕业网”采用1条,四川新闻网广元频道、四川在线广元频道19条,市委办《每日要情》、《每日快讯》采用4条,广元市门户网站6条,广元市农业网2条,朝天区门户网站24条,区级纪检、组工、招商等部门信息19条);上电视音像6条(其中区台5条,市台1条);并在《广元日报》发表稿件 8篇,大大提高了我区蚕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抓对接,提升产业地位。一是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一年来,局班子领导多次到市农业局、省蚕业管理总站、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迎得了各级部门对我区蚕桑产业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先后与省蚕研所、省蚕具研究推广中心开展了工作对接,获得技术支持与合作;三是加强了与行业单位的工作对接。组织蚕业局机关、明月茧业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到南充、绵阳涪城等地进行了考察,参观学习园区建设,相互交流发展经验。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我区蚕桑产业的地位。我区现已被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30个蚕桑产业重点发展县区之一,也是广元市唯一一个跻身于全省“十二五”期间30个蚕桑产业重点发展的县区,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奠定了基础。
3.抓龙头,强化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强有力的带动。为此,今年来,我局切实加强了为企业服务工作。一是帮助明月茧业公司、三元缫丝厂编报项目5个,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并协助其技改扩能,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二是协助企业积极参加了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展示展销会,提高了我区茧丝产品的知名度。
(二)夯实基础抓重点,巩固产业稳定
桑树是养蚕的基础,也是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一年来,我们将桑树管护和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抓落实,夯实了蚕桑基础,巩固了产业稳定。
1.抓管护,夯实养蚕基础。为加强桑树管护,去冬今春,我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调购石灰100吨,组织桑剪、锯、刀等工具2000余套,并采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村蹲点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层层抓点示范,认真组织实施。完成桑树养型5000万株,改造低产桑1500万株,嫁接良桑300万株,刷干治虫4000万株,提高了管护质量,为全年蚕茧生产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2.抓栽植,扩大蚕桑规模。为不断巩固桑树基础,加快蚕业发展,今年栽桑,我们采取了春栽与秋栽相结合的办法。一是春季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桑)后续产业建设,以朝天、羊木、东溪河等乡镇为重点,补栽补植桑树30万株。二是秋季按照全区现代农业蚕桑示范园区建设“一心(万亩核心示范园区)三片(羊木片、沙河片、大滩片)一基地(将我区建成川北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全国优质蚕茧基地)”的初步规划,以文安、马家、青林三乡镇为重点,在全区10个乡镇中集中成片栽桑120万株。全区有桑总量现达到了6650万株,其中投产桑达到5300万株。
(三)提质增效抓科技,促进产业振兴
在蚕桑生产中,我们始终坚持将蚕业科技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全面实施“良桑、良种、良具、良法”四良配套工程,大大提升了蚕业科技含量,促进了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进步。
1.抓培训。根据不同的蚕事季节,我们采取集中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会,举办技术讲座,开办实用技术学习班,走村入户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蚕农的科技意识和应用水平。全年召开各类蚕桑科技培训会5次,培训蚕农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册。开办阳光培训学习班1期,系统培训蚕农300余人,发放教材300余套。
2.抓应用。一是狠抓优良桑品种推广。去冬今春,我局采购优良穗条10万余斤,嫁接良桑300万株,改造低产桑1500万株,使全区良桑品种推广率达到了90%以上;二是狠抓优良蚕品种推广。通过严把蚕种出库品种选择、运输、催青、共育、发蚕等关键环节,确保全年优良蚕种的推广率达到了100%;三是全面推广小蚕共育和蚕病统防统消,全年重新整改落实共育户80户,坚持对农户全面发放小蚕,同时采取“药随蚕走、药随环境走”的办法,严格“三消”(蚕前彻底消、蚕期经常消、蚕后立即消)防病措施,大大提高了养蚕单产;四是大力推行省力蚕台养蚕和纸板方格簇上簇技术。全年无偿对蚕农发放省力化蚕台2000套(累计达到5000套),纸板方格簇30万片(累计达到80万片),优良蚕(簇)具的推广面达到了70%以上。大大提升了蚕业科技含量。
3.抓监管。为加强蚕桑技术和蚕需物资质量的监管力度,我局今年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下发了《关于加强蚕桑产业有关工作监督管理的通知》(广朝蚕发[2012]11号),并实行责任到人,效能问责制度,加强了对桑种(苗)、蚕种、小蚕共育、蚕茧收烘、物资调购质量等的跟踪监管,确保了科技有效推广,也从要本上杜绝了坑农伤农现象的发生。
(四)强化保障抓项目,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项目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抓项目工作。
1.抓项目争取。全年按上级要求编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项目5个;编报向上争取资金项目6个(优质原料蚕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缫丝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科技养蚕优化升级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对口帮扶项目、阳光培训项目),申报争取项目专项补助资金600余万元,已争取到位110万元;编报储备项目1个(万亩桑园立体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编报长远规划入库项目5个(桑枝食用菌开发项目、桑叶保健茶生产线建设项目、蚕桑保健枕开发项目、高档精梳蚕丝被生产线建设项目、坯绸生产线建设项目)。
2.抓项目实施。一是狠抓退耕还林(桑)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实施。通过补栽补植、科学管护,巩固了1998、1999、2010三个年度实施的退耕还林(桑)后续产业建设桑园6000亩,其中1998、1999两个年度实施的4000亩今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0年实施的2000亩现已通过省厅抽检;通过今秋栽桑,新建2011年度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桑园2000亩。二是狠抓阳光培训项目。今年,我们先后在文安、马家、青林三个乡镇开办了阳光培训蚕桑技术学习班,培训学员300余人,为2013年全面启动建设现代农业蚕桑示范园区奠定了一定基础。
(五)围绕中心抓全面,工作整体推进
一是圆满完成生态新村建设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在沙曾平一线的生态新村建设中,完成改造蚕房110间,栽桑25万株,并按要求对鱼洞蚕茧站统一进行了风貌打造,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二是深入推进“挂包帮”工作。在我局联系的羊木镇火石坡村和市领导联系的东溪河乡三龙村“挂包帮”工作中,我们今年通过强化项目实施、资金支持、技术服务、专人抓建等各项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帮扶各项任务;三是扎实开展综治工作。确保了全年平安稳定,安全生产无事故;四是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文化宣传、依法行政、计划生育、效能建设、工会、档案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四好”班子创建有力。
三、全面盘点找差距,仍存诸多问题与困难
1.发展方式单一,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仍未得到转变。本年度,我区的蚕业发展仍停留在单一的种桑养蚕上,农户蚕桑收入微薄,可比效益仍然较低,农民发展蚕桑产业仍无积极性。
2.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年内虽新建了专合组织,但还未正式运行。龙头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工业反哺农业无真正体现。
3.产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强。产业缺乏项目支撑,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各项激励政策不能兑现,工作难以开展,缺乏活力。
4.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工作缺少抓手。由于各乡镇蚕茧站人、财、物均属公司管理,蚕业局在乡镇一级无专职机构和人员,工作安排无从着手,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与服务难以到位落实。
四、2013年工作思路与重点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指标,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发展动力,以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拓展产业链条为有效途径,以蚕桑示范园区建设为工作载体,夯实基础,壮大规模,强化科技,提质增效,把我区建设成为川北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全国优质蚕茧基地。
(二)主要目标
标准化管护桑园5000亩,管护桑树5300万株;产茧375吨;完成“桑经”配套种植示范面积2000亩;优良桑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优良蚕品种应用率达到100%,小蚕共育和统防统消率均达到100%,省力化蚕(簇)具应用率达到80%以上;全面启动建设现代农业蚕桑示范园区。
(三)工作重点
1.突出一个重点
突出现代农业蚕桑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按照“一心(万亩核心示范园区)三片(羊木片、沙河片、大滩片)一基地(将我区建成川北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全国优质蚕茧基地)”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建设,力争年内初具雏形。
2.探索三大机制
一是桑树资源流转机制。采取租赁承包、有偿转让等多种办法,让桑树资源逐渐向养蚕大户(业主)集中,实现蚕桑规模经营。引进企业(业主)综合开发利用桑树资源,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桑树综合产值。
二是土地资源流转机制。引进企业(业主)承包桑园土地,示范带动农户“桑经”配套种植,提高桑园综合效益。
三是产业运作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运作机制,提高蚕桑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抓实四项工作
强化桑树管护。以“修枝养型、品种改良、防病治虫”为重点,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管护质量。
强化科技养蚕。全面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努力提高养蚕单产,增加蚕农收入。
强化项目工作。一是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二是强化项目实施,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以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对专合组织的服务,充分发挥专合组织效能,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以农民的指导与服务,大力培训蚕桑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对蚕桑科技的应用能力。
 
 
 
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