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索 引 号 : 744688004/2012-09999 | 发布机构: 区蚕业局 | 成文日期: 2012-12-25 |
发布时间: 2012-12-25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其他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蚕桑产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商务部在《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指出:构建 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传媒,用信息引导茧丝绸生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市场营销和丝绸新产品开发。
作为国家对蚕桑产业发展工作的政策建议,明确要求在蚕桑产业里开展和推动产业信息化的研究应用工作,逐步建立数据分析统计系统、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汇集处理产业信息,指导蚕桑产业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蚕业生产的宏观调控。
一、朝天蚕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组织机构健全,专人负责抓建。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办公室、生产科(股)、财务科(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做到了抓信息化建设有班子、有具体经办人员。
(二)蚕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我区蚕业生产中,现仅在机关配备有电脑,下辖11个乡镇服务站点没有电脑设备,单位的职工基本能使用电脑设备,因行业系统内职工年龄偏大,知识机构单一,且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绝大多数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蚕种出库、收蚁等技术环节中,缺乏先进仪器设备,较大程度影响蚕种质量;同时,目前我区蚕业系统未形成蚕业数据分析、综合信息发布网络平台,缺乏广泛、有效、快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朝天蚕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工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计算机知识机构差次不齐;二是职工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高,对业务工作研究不够精细;三是职工对知识衔接不够紧密,未形成以电脑为媒介、蚕业数据信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四是信息化基层建设投入不足,因我局无直管部门,很难争取到经费,专项用于构建完备的设施及完善网络体系。
二、朝天蚕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蚕桑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区历届政府始终坚持重点发展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抓建,使该产业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现已成为广元市首个省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区,也是广元市唯一一个跻身于全省“十二五”期间30个蚕桑产业重点发展县区。而目前相对滞后的蚕业信息化建设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壮大蚕桑产业发展,加强蚕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很重要。一是必须准确掌握蚕桑产业真实信息,利用信息研究成果建立产业发展的决策系统;二是为生产进程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新技术应用水平,使各地蚕桑产业能够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三是为宣传绿色蚕桑产业,认识特色产业提供信息平台,对巩固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引导蚕桑产业由传统产业型向现代产业型发展转变,都有积极意义。
三、朝天蚕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到2012年底,力争实现局机关所有科室及区内龙头企业(明月茧业、三元缫丝)配置齐全信息化建设蚕业设备(电脑及数字化自动机器设备)备并协调好电脑,并组织干部业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到“十二五”末,实现我区所有的乡镇蚕业管理服务站点配备好专业设备,并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创建、使用、管理好涵盖了政策咨询、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发布等内容的“朝天蚕业信息网”,成为我区蚕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全面提升我区蚕业发展的地位。
四、朝天蚕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蚕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涉及到3个方面的技术研究及运用:一是对分散信息的采集传输技术研究探讨;二是对汇总信息的处理技术分析;三是对综合信息的发布利用技术研究及运用。
重点研究蚕桑产业内部的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可以在蚕桑产业各阶段、各环节里分别开展信息化研究,既能为本环节内部的决策机制提供主导性依据,也能为其他环节的外部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各环节信息汇集构成蚕桑产业发展决策系统。将蚕桑产业中各子系统信息归集汇总,构成蚕桑产业的综合信息平台,使蚕桑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随时掌握信息变化状态,及时地针对产业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决策。维护稳定蚕桑产业的运行与发展,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产业风险,保护蚕桑产业的根本经济利益,提高蚕桑产业发展决策能力和水平。
五、朝天蚕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步骤
(一)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期(2012年—2014年)。主要开展蚕业信息的基础技术研究工作服务,在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从技术层面解决信息化工作的技术难题,建立开展信息化研究工作的技术基础。
利用多种信息读取技术采集分散的产业基础信息,通过宽带网络技术远程传输汇集信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信息归类分析等多种方案解决信息研究技术,建立蚕桑产业基础数据库,对产业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时扩充数据库。
(二)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期(2013年—2014年)。主要开展信息利用的研究工作,在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工作模式、子系统决策机制和方式上开展研究,从工作模式层面上解决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的难题,建立起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发展构架。
各类信息传输汇集以后,要有相应的信息研究人员分析信息的真实意义,甄别信息真伪,确定信息利用方式;建立和研究子系统工作模式、技术装备、处理方案、决策机制等软硬件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及运行管理机制问题。
(三)在信息化建设的成熟期(十二五后)。主要开展全系统的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的研究工作,在信息系统集成、研究平台建设上开展研究,从系统层面上解决信息化工作整体实现的难题。
信息得到有效处理后,要全面开展对信息利用和发布的研究工作,各地建设信息平台,建立蚕业信息决策机制,为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并与区外、省外甚至国外的蚕桑产业信息平台建立起相互连接、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蚕业信息化网络,实现蚕桑产业全面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