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新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朝天区统计局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 详情
朝天区统计局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文日期: 2013-01-06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字号:
打印

 

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
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2年3月)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把握“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以“建设生态文明繁荣和谐新朝天”为统领,突出“快发展、争跨越、求升位”的工作主基调,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文化推动、民生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三中心三基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速加快
 
一、综合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据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54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9.2%,第三产业增加值6589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9.2:39.2:31.6演变为22.9:51.2:25.9,一产比重下降6.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33.4%上升到46.6%,提高13.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5%,拉动GDP增长15.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24.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26090万元,同比增长23.7%,比GDP增速高4.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9.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2823万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81018万元,同比增长36.9%;第三产业32249万元,同比增长9.7%。
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4650户,私营企业212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地税收入1218万元,占地税总收入11226万元的10.8%,实现国税收入1176万元,占国税总收入4276万元的27.5%。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等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4.8%。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新提升。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集科研实验示范、现代林业观光、乡村生态旅游、核桃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中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核桃品种博览园、核桃文化休闲广场、核桃科研所和2万亩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片。
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有效拓展。大力开展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打造了覆盖4个乡镇17个村的广陕高速朝天北段30公里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建成了广陕高速朝天段“百里现代城郊型新农村走廊”。
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6800人,输转劳动力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5亿元
粮油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实现种植业产值65079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8359公顷,增长1.7%;油料种植面积3713公顷,增长1.7%。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9.59万吨,同比增长1.8%。种植蔬菜12019公顷,实现产量48.09万吨。新栽核桃4.2万亩、品改3万亩,产量实现1.04万吨,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朝天核桃 ”荣获首届中国核桃节“优秀奖”,成功创建“中国核桃之乡”。香菇(干品)、木耳产量分别达4201吨、521吨。(见表一)。

 

表一: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95914
1.8
 其中:水稻
8540
0.8
       小麦
16423
5.5
       玉米
47410
0.9
油料总产量
5511
5.5
 其中:油菜籽
2667
7.6
    花生
2819
3.6
蔬菜总产量
480947
14.9
核桃总产量
10360
13.5
食用菌(干鲜混合)
5352
2.2
 其中:香菇(干品)
4201
1.2
        黑木耳(干品)
521
1.4
林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完成造林面积8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3%。全年林业产值实现965万元,比上年增长3.0%。
畜牧业突破性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432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天冠种鸡场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出栏生猪19.24万头、家禽144.1万只,繁育土鸡鸡苗1000万羽。养蚕量、产茧量持续位居全市首位,产茧1.73万担(见表二)。

 

表二
 
 
2011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吨)
17280
-2.0
 其中:猪肉产量(吨)
13648
-3.0
家禽出栏(万只)
144.1
2.1
禽蛋产量(吨)
2537
9.6
出栏肉猪头数(头)
192428
-3.2
全年水产品产量191吨,实现渔业产值1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新建供水工程1305处,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5.23万人;双峡湖水库项目建设已完成相关专题审批,进入可研编制阶段;治理水土流失25.2平方公里,实施沃土工程35万亩次。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4.7万千瓦,同比增长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效益大幅提升。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海螺水泥项目全面建成,海螺塑编一期、三元茧丝绸异地扩能技改一期、金田脱水蔬菜一期、德瑞商混等项目建成投产,“三电”项目集中开工,中元矿业10万吨硫精砂洗选和隆生白酒生产项目有序推进,康康医疗搬迁扩能、海螺塑编二期、金田脱水蔬菜二期、棒仁食品技改扩能、煤炭资源整合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完成工业项目投资9.74亿元。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建成了大巴口建材工业园,中子工业园一期工程完工,仇坝工业园完成园区设计,羊木工业园完成河堤建设。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新增园区土地面积1.72平方公里,新入园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2个。三是工业总量扩张,综合效益提升。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330287万元,同比增长96%,实现增加值118808万元,同比增长4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2412万元,同比增长5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83.61%,同比提高162.03点;实现利润总额37740万元,同比增长223.3%,利税总额48346万元,同比增长189.9 %,总资产贡献率达26.8%,同比增长3.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三)。

 

表三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中成药
848
33.3
 实木木地板
平方米
134269
18.1
 原煤
449782
47.9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55171
64.0
 铅金属含量
17304
181.9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2863
66.5
 水泥熟料
2793027
74.2
 水泥
4128144
115.5
 人造板
立方米
602783
35.1
 铜金属含量
419
134.2
 锌金属含量
592
306.4
 生丝
295
60.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7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家,实现总产值38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709万元,比上年增长7.6%。一是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76亿元,建成通乡联网路201公里、通村公路240公里,完成核桃文化休闲广场道路建设,启动中曾路改建和曾家场镇过境道路改线工程;竣工大滩嘉陵江大桥等农村桥梁10座,全区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村通达、65%的村通畅。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全年新签约项目29个,协议资金32.0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8个,其中28个项目竣工投产;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8.42亿元,增长14.4%。(见表四)

 

表四: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万元
261709
7.6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
万元
175432
13.1
             设备工器购置
万元
40252
35.7
     1、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万元
230155
6.9
     2、农户投资
万元
30000
     3.跨市、州项目投资
万元
1554
二、按种类分:1、基本建设
万元
203678
8.2
              2、更新改造
万元
28031
3.8
              3、其他投资
万元
 
 
三、工业性投资
万元
97417
41.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99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客运周转量118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3%。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邮政业务量348万元,增长16.8%;电信业务总量3096万元,增长18.6%;年末住宅电话机总数9758部,移动电话用户44185部,其中3G手机用户10924户,互联网用户6081户。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系列政策有效落实,商贸、物流、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朝天大酒店正式营运,建成15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大中坝农贸市场、大滩镇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和曾家等5个乡镇农贸市场基本建成,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1万台。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家,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1家,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6家。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40万元,同比增长16.8%。
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旅游景点及文物保护区44个,其中旅游景点4个。曾家山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医师协会命名为“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明月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全省景区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水磨沟景区一期建设、龙门阁景区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首届明月峡雪花消夏啤酒节”,高质量承办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全年接待游客2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5.5%;实现旅游总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140.6%。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96246万元,比上年下降2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818万元,增长76.8%。,税收收入8119万元,同比增长89.6%;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民生”取向更加突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112万元,比上年下降24.1%,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62.5%。
金融支撑力度增大,投融资工作成效明显。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全市首家完成“一般公司类”贷款客户转化的县区融资平台,成功与省农发行签订了1.4亿元融资意向协议;新设邮政储蓄银行朝天支行;明月峡景区融资4000万元,兴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园区投资公司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担保贷款6200万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031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0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有序推进,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中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全年培训农民3.85万人次。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立项12项,推广新技术20项,引进新品种25个,转化科技成果8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9%,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全面完成全区学校灾后重建任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完成朝天中学、朝天职中异址迁建和之江中学搬迁,朝天一小、朝天特校去年9月顺利实现开学招生。“两免一补”、学前教育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切实解决了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困难。普通高考本科上线355人,再创历史新高。到年底,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含民办)42所,在校学生25058人,专任教师125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4.7%,高中升学率达96%。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中心大楼全面竣工,影剧院和体育场基本完工,建成农家书屋125个,成功举办“大道朝天”大型实景乐舞史诗剧、“党旗颂”文艺晚会和社会各界群众“迎新春”长跑等文体活动,蜀道文化陈列馆被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22次,中小学生体育达标28047人,达标率为94%。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2万册。
广电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建成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基站3个,完成1212个“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4000余人收听收视难题。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15万户,转播电视节目89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
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年无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基本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7%、100%、92%。全年救助参保困难人群2.4万人,解决救助资金71.5万元,政策范围内困难人群住院自付费用救助金额76万元,救助比例达到55%。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8%。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01人,实际开放床位685张。全年疫苗接种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74%,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48%,儿童死亡率为6.8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7.37 %
 
十、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海螺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全面竣工,建成3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关停5家产能过剩砖厂和9家小产能酿酒厂。
城乡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完成曾家镇、平溪乡、青林乡场镇风貌塑造和转斗乡黎明村“1乡4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打造,建成城区垃圾填埋场、12个乡镇垃圾处理场和3315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新增部分垃圾中转设施和转运车辆,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机制逐步健全;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
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平溪乡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治理水土流失25.2平方公里,造林4.2万亩。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户数65112户,总人口207145人,其中农业人口190703人,非农业人口16442人,常住人口17.9万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2410人,人口出生率8.63‰;死亡人口910人,人口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长率1.9‰。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39元,比上年净增1948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85元,比上年净增810元,增长21.5%。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市下我区九大类116项民生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63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6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推进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269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50套、农村危房553户,城区天然气用户新增760余户。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达4.7万人次,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87元、83元,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定案数据以《朝天区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总人口为公安年报数,人口质量指标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主办: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20013    蜀ICP备12028058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1202000001号
电话:0839-8622290    举报邮箱:mashangban@gyct.gov.cn   
举报电话:0839-8621118   信函邮寄地址: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大中坝行政中心5楼533室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