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62605/2013-00102 | 发布机构: 广元市朝天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13-10-22 |
发布时间: 2013-10-22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报告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广元市朝天区环境保护局
关于报送《2013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的报告
区委、区人民政府:
现将《2013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呈报给你们,请审阅。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四日
2013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两项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以“污染减排、生态区创建、环保行政审批”三项工作为抓手,全力做好“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监察执法、环保服务、环保宣传”五项工作,全面提升全区环保监管和服务水平,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制定了《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将减排任务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各相关乡镇和区级部门。二是完成市下重点减排项目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综合脱硝工程建设,建成2×4500t/d熟料生产线低氮燃烧+SNCR脱硝设施并投入运行,预计两条熟料线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均可降低到320mg/Nm3(10%O2)以下,综合脱硝效率均达60%,每年可以实现减排氮氧化物约3674吨,我区“十二五”下达的氨氮静态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三是完成广元市春豪农牧有限公司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沙河镇污水处理站项目申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施工设计,预计将于8月中旬开工建设。四是朝天城区污水处理厂正着加快建设,预计将于年底前建成投运。五是完成了城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安装,正在联网调试,确保2013年8月通过环保验收。六是建立了2013年朝天区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台账,加强宣河乡、转斗乡、曾家镇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监管,努力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率,促进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
(二)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做好“城考”工作,制定了《朝天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目标,督促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市环保局“城考”情况通报,我区2012年度 “城考”排名有望较2011年度提升10余位次。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成立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创模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乡镇,创模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三是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完成了朝天区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的申报登记,督促3家医院与广元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置合同,加强了医疗危险废物的监管。
(三)奋力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一是启动了羊木镇、朝天镇、沙河镇、马家坝乡、鱼洞乡、蒲家乡6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编制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现已通过专家评审,生态乡镇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二是积极开展朝天镇双河村等33个省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三是加大生态项目争取力度,积极开展“白龙湖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工作,我区羊木镇、花石乡、西北乡、东溪河乡、蒲家乡等5乡镇已列入该项目规划,目前已完成项目资料整理、组装及综合协调等工作,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核通过,现已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批,预计争取项目资金约8000万元。
(四)扎实开展环境监察执法。一是开展了春、夏季环境安全大检查,重点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兰渝铁路和西成高铁弃碴堆放点、广陕高速服务区、矿山及非矿山企业的环境监管,共开展环境安全检查156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发出限期补办环评通知书4份,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份。二是加强对国控企业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排污情况的现场监管,定期对废气排放污染物进行了监督性监测,并督促其加快一期、二期脱硝设施建设和氮氧化物技术改造工程的实施进度,共巡查50次。三是积极参加了2013年危化品运输泄露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提高了我局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队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防灾救灾和抢险的整体实力,为我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切实做好环境信访工作,进一步落实了环境信访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信访事项“件件有人管,事事有回音”,上半年共受理群众上访案件4件,处理率和办结率均为100%。五是加强排污申报核定管理,上半年共完成排污申报企业23家,排污费核定23家,征收排污费54.04万元。
(五)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一是对朝天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和24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环境检查,督促各乡镇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界碑、界桩等保护区标志的管理和维护,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设施建设,防止农村面源污染饮用水源。二是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测。对2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水质监测,经监测,我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嘉陵江(朝天段)、潜溪河、羊木河等流域断面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四个一律不批”,半年来,共受理建设项目6个,审批6个,确保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二是积极开展环保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西成客专、大羊快速通道、清风峡嘉陵江大桥、七盘关国际石材城、曾家山山泉水开发等重大项目的环评手续办理,出具执行标准、初审意见、批复等文件31份。
(七)广泛开展环保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城考”工作、“6.5”世界环境日、送科技下乡、送法制进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城市试点等宣传活动,通过市区电视台、市区环保网等媒体,以发放宣传资料、调查问卷、设置宣传咨询点等形式多渠道进行环保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80余人次。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了人人参与环保激情,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围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相关要求,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建立主题教育学习制度,共开展专题学习活动8次,全局干部职工均撰写了5000字学习笔记和1篇心得体会。三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服务大局、改进作风”、“我爱朝天、爱我朝天,我(们)做好了什么、今后该做什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开展了讨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将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环保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污染减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环保梦”助推“中国梦”。五是组建“中国梦”主题教育宣讲队到帮扶村——大滩镇敬忠村、光辉村以及两新组织进行了“中国梦”宣讲,向村民、企业员工诠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中国梦”的深刻认识和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美丽朝天的决心和信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区污水处理厂未建成,垃圾填埋场未通过环保验收,致使我区2012年总量减排工作严重滞后,并影响我区2013年污染减排和“城考”工作。
(二)区环境监察大队和区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不够,不能申请达标验收,无法开展监测业务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继续抓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总量减排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污染防治、环境监管、环保服务和宣传,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和建设美丽朝天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重点工作及措施
1、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机关工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中国梦”、“群众路线”等专题教育活动,抓好“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和环保队伍建设;开展“环保大讲堂”学习活动,由股室负责人讲课,并开展集体讨论、个别交流,深入学习环保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以及环保热、难点问题,全面提高环保队伍干部素质和机关工作能力。
2、加快污染减排工程建设,促进污染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协调加快朝天城区污水处理厂、沙河镇污水处理站建设进度,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加强曾家镇、转斗乡、宣河乡污水处理站运行监管,确保有效运行;加快城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在线监测系统联网工作,确保2013年8月通过环保验收;加快广元市春豪农牧有限公司、广元市朝天区红申养殖场、沙河唐家山肉牛养殖场等3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2013年10月底前建成投运并通过环保验收。
3、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扎实开展秋、冬季环境安全大检查,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发生;与陕西省宁强县环保局加强工作联系沟通,深入推动川陕环保联动机制,努力确保辖区环境安全;继续加大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4、加快推进生态区创建,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羊木镇、朝天镇、沙河镇、马家坝乡、鱼洞乡、蒲家乡等6个生态乡镇建设进度,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并通过省环保厅技术核查;完成朝天镇双河村等33个省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并通过省市环保部门命名。
5、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提升环保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加强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确保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积极主动做好西成客专、大羊快速通道、清风峡嘉陵江大桥、七盘关国际石材城、曾家山山泉水开发等重大项目环保服务工作。
6、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不断营造环境保护氛围。充分利用电视、会议、标语、信息、网络、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加强经常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保障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营造环境保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