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283527/2013-00334 | 发布机构: 蒲家乡 | 成文日期: 2013-12-07 |
发布时间: 2013-12-07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通知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关于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结
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掌握人口发展现状、强化基层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我乡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确保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全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在区计生局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乡按照省、市、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以乡长为组长的全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乡长全面负责,计生办具体组织实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核实了我乡全员人口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身份证号码准确率达到95%以上,PIP平台核心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交换系统全面启用,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战告捷,乡计生工作迎接了区、市计生部门的考核,受到了一致好评。同时,也为保障我乡人口计生的科学决策、提升我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我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集中抓好三件大事,全面提升我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
1、强化了“三项保障”
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之中,纳入年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乡主要领导全年专题调研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2次,研究决定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部署重要工作任务,安排重大项目经费,解决实施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乡分管计生工作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辖区各村,检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强化措施,全乡齐抓共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二是强化了财力保障。乡党委、乡政府切实保障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经费落实到位,有效促进全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全乡共投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2万元。三是强化了督导保障。加强对各个阶段工作的检查督导,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督导方式,不断提高全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入户核查之前指导协调各包村人员将全员人口信息与导入公安数据进行比对,不断充实全员人口信息,尽可能地减少在调查过程中出现漏户、漏人、漏项现象。对工作进度进行全程督促检查。在核查阶段,由乡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分别带队,组成一个工作组,督促各村组织和协调精干人员逐户进行核查。在数据审核录入阶段,乡计生办进行审核,指出不足,督促各牵头单位补充调查,确保信息化建设中各项数据准确无误。逐级明确职责,搞好规范验收。为确保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同时,计生办负责核查人员的组织培训,负责采集数据的审核录入;村负责组织得力精干人员,逐组、逐户、逐人进行核查。工作结束后,我们严格按照职责要求,进行规范验收,达不到要求的狠抓整改落实。
2、狠抓了“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硬件配置。乡党委、乡政府科学规划并配置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电脑、打印机、宽带网络、3G计生通专用手机6部,实现信息互联,互享、互通。在线培训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节省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为全乡人口计生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可靠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环境。二是落实人员培训。针对全乡人口计生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人性化地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多种手段加以促进提高,实现了全乡人口计生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由“生手”变成“熟手”、由“熟手”变成“能手”、由“能手”变成“行家里手”。乡计生办人员注重言传身教做表率,带头学习操作人口计生各项信息系统,以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全乡人口计生干部达到会采集、会录入、会查询、会分析、会应用的“五会”目标。全年共组织计生干部集中开展2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培训。抓住例会、专项核查动员会议、专项工作部署会议召开时人员集中的机会,见缝插针,开展学习培训,讲解工作流程,确保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吃透统计口径,掌握方式方法,确保各类信息录入准确、快速、高质,在短时间内促进全区人口计生干部做到了“信息录入网上通”。三是落实制度规范管理。制定出台了村级计生专干考核制度、例会制度等5余项规章制度,便于统一管理,确保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有力促进全乡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实现了“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个案信息收集,实现全员人口管理,促进“数字计生”建设。信息采集重入户。面对入户难、见面难的问题。全乡人口计生干部毫不退缩,团结协作,加班加点,昼夜开展工作,采取吃饭时间入户、雨天入户、周末入户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乡政府通过协调,取得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信息采集提供了公安户籍资料。各包村干部实行信息采集责任制,采取将公安户籍进行分户—导入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员人口个案信息采集核查卡—绘制详细地理图和居住图—逐户、逐人、逐项采集的步骤,抽调精干力量,发扬奉献精神,深入细致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通过努力,全乡人口计生干部在公安户籍和WIS信息以外,新采集了200多人的信息。信息录入重准确。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我们对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新版的系统对个案信息新增了很多录入项目,对每个人需要做录入操作的基础信息达到了17项,相当于每1户要录入至少51条信息。乡计生干部加班加点录入,确保了在规定时间内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错项地完成信息录入工作。核查结果重审核。乡政府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员信息录入数据进行主要数据项、奇异值、缺失值、重复卡片四项审核。做到了逐卡、逐人、逐项以及卡与卡之间的关联审核。通过审核,对全区录入的1000多条信息,更新修改信息达到2000多条。解决了一些理解不清楚、核查不到位、关联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人口计生全员人口“数字化”管理。在人口计生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中,“数字计生”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在核实阶段,按照“四个对照”、“三个不漏”和“两个杜绝”(“四个对照”即与派出所户口册和人口个案信息对照,与原卡档对照,与身份证对照,与本人实际情况对照;“三个不漏”即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两个杜绝”即杜绝造假信息,杜绝错误信息)的要求,各村运转的信息必须与乡上的保持一致,要全面核对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及时更新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变更信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立信息完整、数据准确的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基础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要运用数据库自动生成各种报表、能够导出可供领导分析、指导和决策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信息,充分运用人口数据开展人口结构分析,运用育龄妇女数据库将应环孕情服务对象、节育对象、现孕对象、符合二孩生育对象名单、生殖健康检查结果、新进入(或退出)育龄期对象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对象名单等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到村级(社区),有效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从而推动人口统计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再次,狠抓了基层基础台帐的录入、更新、反馈、传输。在摸底调查后,各村要将育龄妇女信息和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等基础台帐内容和新采集的情况全部录入微机。在录入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实际应用能力,以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及时,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数据存档安全。数据上传时要坚持合理、及时、安全、准确的原则,数据拷贝给上一级前,必须通过数据逻辑审核功能进行审核,排除和修正存在问题后方可上报。
二是加强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和网络建设。要以乡政府网站为依托,及时更新上报计划生育信息,开设政务事务公开栏目,接受群众监督,搭建一个反映诉求、维护权益、交流经验的平台。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每天登录国家、省、市、县人口网站,提高网站点击率,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的新闻、政策、政务信息、工作动态和工作导向,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
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实现部门资源共享,促进“惠民计生”建设。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动、互通,人口计生部门在采用公安户籍基础上进行信息采集,能够简化程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人口计生全员信息以个人为单位建立,也可以弥补公安系统夫、妻、子女、父母独立户普遍、关联性不强的不足,能够较好地促进平安建设和目前全国“实有房屋、实有人员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与卫生部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共享资源,在开展奖励扶助上大大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全乡累计享受奖扶人数达72人,无一错漏,有力地夯实了数据的准确性。
三、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们狠抓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五项主要成果:一是摸清了各种底数。全员人口信息的摸底工作,严格按照全区总人口口径进行摸底,避免了交叉统计,有效地防止了重登、漏统等问题。二是为人口计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在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落实和对农村奖扶对象的掌握上,可利用全员人口数据库快速汇总出来,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核实。让人民群众尽快的得到实惠。三是数据汇总和查询更加快捷方便。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总人口、死亡人数等指标不必再进行手工录入,只需录入相关指标,就会快速汇总出来。四是简化汇总环节,防止弄虚作假。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在管理上能够有效地遏制基层人员弄虚作假,信息不能随意更改,如果变动就会在帐卡上产生日志,从而有效地防止因结婚、享受计生优惠政策等而更改年龄。五是进一步拓宽了服务领域。通过数据库,可以清楚地掌握婚前期人群的数量、分布,可以适时的为他们举办青春期保健知识讲座,为育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结合生殖健康检查活动,对患病人群进行追踪治疗。
一年来,我乡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村领导及计生干部认识滞后,导致全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包括全员数据库建设在内的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要求高、任务重、工作量大,村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以及紧迫感不强,仅仅满足于开会和安排了事,没有纳入村重点工作安排,没有组织和协调精干人员进家入户采集、核查信息,没有开展督促检查,没有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导致全员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其二,部分村计生干部配备不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口计生工作重心由计划生育向人口管理转移,工作要求更高,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进家入户宣传、排查、录入等工作量增大,村干部中存在不愿从事人口计生工作倾向,部分村计生专干素质较低,不能较好胜任新时期信息化建设要求下的人口计生工作。三是人口计生信息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四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整合。辖区人员构成状况复杂,“空挂户”多,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难度大,全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在统筹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力度不够。此外,公安、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统计等部门在各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入户核查任务没有统筹整合,重复性劳动给基层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四、下一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适应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发展的需要,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网络、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应用水平,为促进全乡人口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信息保障。一是进一步营造环境,争取支持。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利用标语、会议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和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支持、人人配合。进一步做好争取工作,将信息化建设、全员信息覆盖率、准确率纳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将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单位的工作重点,层层部署,层层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力争利用换届的有利时机,配强村人口计生干部。三是筹集经费,搞好后勤保障。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区内筹集一点、基层负担一点”的办法,保障全面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工作所必须的办公、耗材等费用。四是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将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齐抓共建工作力度,实现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系统部门信息员的融通,减轻计生部门信息员的负担,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统筹推进计生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辖区育龄人员。
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