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创先争优特色亮点工作的报告
索 引 号 : 777912631/2016-00004 | 发布机构: 小安乡 | 成文日期: 2016-01-06 |
发布时间: 2016-01-06 | 发文字号: 广朝小委[2015]55号 | 公文种类: 报告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委员会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创先争优特色亮点工作的报告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创先争优特色亮点工作的报告
区委督查室: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小安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特别是在龙灯村精准扶贫和全乡土地流转上形成了工作亮点和特色,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合力量扶贫攻坚,打造全市精准扶贫示范村
2015年我乡龙灯村被确定为全市精准扶贫示范村,通过几个月的扶贫攻坚,全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社会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村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一)龙灯村基本情况
龙灯村位于小安乡西南部距朝天城区12公里,距广元城区41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5081亩,耕地面积324亩,人均耕地0.65亩,辖4个村民小组142户495人,贫困人口27户9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0%,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73元。
(二)龙灯村精准扶贫建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村村组公路全是泥结石路面共13公里,短短几个月基本完成硬化。改建集中供水池8口,埋设管道5000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设田间作业道510米,整治水渠1200米,群众田间生产设施条件有效改善,生产便利性有效提高。改善电力设施,增设变压器1台。全村异地扶贫搬迁6户,实施新村建设125户,硬化入户路2500米。全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现状较之前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二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村原有核桃产业500亩,今年组织进行标准化管护500亩,在3、4组新(补)栽核桃260亩2000余株。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魔芋产业,现已完成土地丈量、平整等前期工作,全村“核桃+魔芋”立体产业模式初步形成。初步预测,2016年全村仅土地流转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村累计完成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覆盖人数412人,新农合参保489人,参合率达97%。改造了村级活动阵地、村医务室、村图书室,配套相关软硬件设施。全村已接通互联网,村级活动阵地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宽带网络入网60户。新建农村商贸服务点3个,建立农村金融E-POS机1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商贸交易流通。建立“村村通”广播台,加强大政方针、时政新闻宣传。村级活动阵地增设健身器材5套,方便群众文娱生活,传承发扬龙灯村“舞龙灯”等传统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99人,各户分别建立贫困档案信息,并结合各户现状,按照“五个一批”方案,分别制定发展规划,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确定各户脱贫门路和渠道。帮扶部门市交投公司下派专职驻村干部、区明月峡管理局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加强贫困村的组织领导力量,并按照帮扶到户的原则,分别落实了27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坚持跟踪帮扶服务,帮助贫困户脱贫。通过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压实帮扶责任,全村贫困户脱贫方向明确,信心增强,规划科学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结合资源招商引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出台以后,我乡结合有利地理条件和土地资源,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发展魔芋产业。2015年初,我乡引进广元恒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文昌、余垭、白泉3个村流转土地1800亩发展魔芋产业(另勇泓专合社流转200亩),通过示范带动,2015年10月,公司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在龙灯、小安、全胜3个村新增流转土地1800亩。截止目前,全乡通过公司流转土地发展魔芋产业已达3600亩,实现6个村全覆盖,全乡土地流转率达91%,初步走上公司规模经营的新路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初步显现。2015年11月,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扶贫攻坚·主播蹲点日记《小安乡土地流转记》对我乡土地流转助推群众脱贫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宣传发动,压实责任。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重点村,乡干部按照干部驻村的原则,分别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当前国家关于土地流转方面政策,介绍今后农业发展方向,如实向群众宣传目前我乡引进发展魔芋产业公司的状况和实力,以及公司与农户的具体合作方式等细节,征求群众意愿,让群众吃透政策,自主决策。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并层层向乡、村、组干部压实责任,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宣传不到位、误导群众。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初步达成流转意向后,村、组干部和公司、农户三方参与流转土地亩分的实测丈量,保障农户利益,最终签订正式土地流转合同。
二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政府当好公司与农户的“中间人”,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最大化谋求农户利益、降低农户风险,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公司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道路:公司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再返聘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打造标准化魔芋种植基地,确保魔芋产业丰收。农户通过在流转出的土地上种植管理等挣取劳务费,通过初步估算,农户在每亩土地上的收入达2000余元(具体包括:土地流转费400元/亩,平整土地90元/亩,参与种植500元/亩,管护420元/亩,收芋600元/亩),这样老百姓在不负担种植风险的情况下,每亩地收入较以前自种自收能增加1000-1500元左右,同时通过在公司务工老百姓还熟练掌握了魔芋种植技术。
三是统筹协调,强化保障。一方面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公司,将流转土地的各村村组干部纳入公司团队管理,村组干部在魔芋种植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确保把这部分干部用活用好,同时也要保证村组干部付出应得的相应回报。通过积极协调,公司将村组干部纳入公司团队管理,并按公司内部管理标准支付村组干部报酬。这样不仅解决了村组干部待遇低的难题,也提高了村组干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另一方向党委政府也要求各村组干部即要为公司发展出力,也要兼顾好本职工作,要把各村产业发展作为带动,推动各村新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和治理能力整体提升。
(二)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适度规模经营道路,改变以前农户自种自收等小农生产方式,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了规模效益,群众通过自身参与,最大成效就是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质。
二是优化整合了劳动力资源。魔芋种植属于轻劳动生产,大部分农户都能参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后,部分半劳力农户通过魔芋种植管护获取劳动报酬,强壮劳动力可以通过外出务工或兼顾发展其他产业增加家庭收入。
三是掌握了魔芋种植技术。农户通过全程参与魔芋种植管理,在公司的指导下,农户全面掌握如何种植、如何管护、如何防病治虫等魔芋种植技术要领,实实在在掌握了一项产业发展技术。
特此报告
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委员会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