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乡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索 引 号 : 008463704/2016-00029 | 发布机构: 两河口乡 | 成文日期: 2016-09-26 |
发布时间: 2016-09-26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两河口乡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是全乡各项工作顺利平稳推进的五年,是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五年,是全乡政治大局安全稳定的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受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考验,经受了如何抢抓机遇、改善发展条件的考验,经受了如何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的考验,经受了如何应对灾害、确保农民增收的考验。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下,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改善民生,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乡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紧紧围绕“十二五”确定的规划目标,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945元,比2011增长4049元,同比增长104%;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327万元,比2011年增加6496万元,同比增长83%;劳务收入实现5732万元,比2011年增加2832万元,同比增长97.6%;实现粮食产量7230吨,比2011年增加2832吨,同比增长64.4%;商品销售总额3200万元,比2011年增加2000万元,同比增长166.7%;五年来全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2亿元。
(二)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一是依托曾家山高寒山区特殊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露地高寒蔬菜。组建了两河口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年种植商品蔬菜4万亩,年实现蔬菜收入3500万元;二是特色产业跨步发展。发展何家村2户香菇大户装袋5万袋,发展种植茯苓大户1户150亩,种植天麻及猪苓大户2户300亩,发展金耳大户6户,发展羊肚菌养殖大户2户100亩。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目前全乡已建规模化冷水鱼养殖场11家,雅鱼养殖户1家,养殖面积达到12亩产量达6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三是林业产业效益突显。五年来建核桃示范园3个(吉庆2个、永平1个),2015年实现核桃产量845吨,比2011年增加400吨 ,2011年-2015年实施生态造林8000亩。
(三)基础设施建设强劲,发展基础稳步夯实
十二五是我乡基础设施大发展、乡村面貌大变样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共硬化乡村公路52公里,实现了100%的村通水泥路,70%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完成72个组农网改造,有效解决了群众安全用电的问题。完成黄家、吉庆、农华、黄柏村共计151户实施省级示范新村建设。完成黄家村中龙水80下湿地改造,完成农华村口粮田项目建设以及场镇内涝整治项目。对建成区0.3平方公里的主街道实施了绿化工程,绿化街道35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地砖2140平方米,提升边贸集场镇品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三农”工作基础。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期盼和幸福指数逐步提升。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群众利益。五年来,全乡“一卡通”直补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725.66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补贴面积11.79万亩,补贴资金103.96万元,补贴标准8.82/亩;农资综合补贴资金825.3万元,补贴标准70元/亩左右;农机补贴30万元,民政救助发放临时救助105.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528万元,五保户供养费70.2万元,城镇低保金15万元,高龄津贴10.8万元;优抚对象优抚金30万元;孤儿救助金7.2万元。实现劳动力转移2万余人次,劳务收入平均每年5000万元,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扶贫解困12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10个村均建立了卫生站。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三免一补”政策,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入学难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硬化学校操场1100平方米,投入170万元新建学校食堂于2015年秋季投入使用,启动投资150万元幼儿园建设,现主体完工,2016年年秋季幼儿园将投入使用。五年来争取和落实优抚和救济资金120多万元,办理低保户328户717人,五保户52户54人,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2013年两河口乡敬老院投入使用,目前收纳五保户10人。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五年来无赴京进省到市上访。
狠抓各种疾病控制和药品食品监管工作,确保了辖区内安全无疫。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得到加强,妇幼工作扎实开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性文化育活动不断丰富,举办了“建设美丽新两河 共圆伟大中国梦”和“我为党旗添光彩”两场演讲比赛以及特邀星光大道2013年年度前五强“草帽姐”徐桂花现场助阵“ 2015年迎新春文艺汇演”,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区首届、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面贯彻落实计生国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累积发放各类计生优惠政策资金95万元,惠及1325人次。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流动人口办证率和验证率达98%,农村生育对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比例为98%现行生育政策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金融事业蓬勃发展。2015年底,乡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达8200万元,支持三农贷款3200万元,其中支持产业发展1200万元。残疾人保障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10户,发放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护理补贴等各类补助资金10.2万元。
(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以稳定为根本前提,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单位”创建活动,五年来,共建成平安村10个,平安单位3个。制定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了群防群治治安巡逻队伍建设,配备了各种物资装备,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时、有序、有力。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完成了“六五”普法的各项目标任务,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了洪灾火灾巡查、防汛防洪检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抓早抓小,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会同上级依法关闭煤矿1个、非煤矿山1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推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和特殊群体“零距离”工作法,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健全完善了乡村社三级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应急处置。五年来,全乡共调处矛盾纠纷246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8.7%。
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乡党委“一个战略定位、突出两大抓手”、推进三大产业、突破四大瓶颈、落实五大举措。即“12345”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农商产业示范乡镇” 和“曾家山景区后花园”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农商兴乡、旅游活乡”三大战略,努力在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出实招,在做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加强社会管理、发展民生事业上求实效,为率先脱贫、同步奔康,加快建成生态、繁荣、文明、幸福美丽的新两河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一是力求“两个突破”,实现“三个翻番”,即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在推进农民增收上取得突破;以民生工程为主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实现国民生产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场镇规模比2015年翻一番,到2020年,到2020年GDP达到2.8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抓住扶贫攻坚战略机遇,扩大场镇规模,配套场镇功能建设,场镇建成区面积达到0.5平方公里,把两河场镇建成集商贸旅游一体、宜居宜商、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新型边贸重镇;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切实关心关爱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敬老院升级达二级标准,改善供养条件;进一步规范村卫生服务站,确保各村有坐诊医生;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农合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程”,突出解决好热难点问题,着力解决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好实事,武装、民政、计划生育、群团等工作都取得新突破,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三是办好十件实事,切实改善民生。提升场镇品位,建成区街道全绿化和亮化;加快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100%的组,50%的组通水泥路;建场镇文化娱乐健身中心广场1个;建场镇居民集中小区1个,场镇新迁住户100户以上;新建汽车停车场、场镇污水处理厂各1个;加大河道治理,力争辖区内河道河堤治理达到20%以上;加大小农水建设,力争85%的农户用上安全自来水;接通天然气,保障场镇、曾关路及周边800余户3300人生活需求;实施异地扶贫搬迁300户以上,农村危旧房改造500户以上;实施省级示范新村建设500户以上,力争辖区内县道沿线全覆盖
(一)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打好“1+4+11”组合拳,按照贫困村“七有一低”、 贫困户“两有一无”退出标准,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政策兜底等扶贫工程,认真落实扶贫攻坚“乡上统筹、站所配合、村上落实”的管理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到2016年底如期完成 253户 805人脱贫和农华、永平、黄柏三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确保到2018年,我乡493户152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如期脱贫、如期小康”,让广大群众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立足本乡实际,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建成成龙、两河、吉庆村冷水鱼养殖示范带,建成广元市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规模养殖达到32家;培育天麻及猪苓种植大户10户,羊肚菌种植大户10户,食用菌大户10户,金耳种植户20户;巩固蔬菜产业成果,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 加快发展核桃产业,到2020年,全乡种植核桃1.5万亩,产量达到2千吨,新栽植核桃 15万株;发展以土鸡为主的畜牧产业,全乡力争养殖土鸡突破百万只,培育万只养鸡大户20户,出栏生猪2.5万头。二是进一步壮大劳务产业。继续强化“信息、培训、服务、回引”四大体系建设,打造两河劳务品牌,年输出劳务人员达3500人,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
(三)坚持为民惠民,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限度盘活各类资产、资源,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推进村公共集体财产有偿使用机制,力争全乡各村都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弥补村办公经费。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农民周转房。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选取2-3个试点村,从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美丽村居”示范点。二是抓好就业帮扶工作。强化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定向、定单式培训和上岗前培训,实现培训与上岗就业无缝对接,以此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突出做好高户籍劳动力、“4050”人员等群众的就业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在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抓好文教卫生工作。实施公益性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完善村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村卫生服务全覆盖。贯彻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将工作重点引导到抓基层、抓重点、抓日常工作上来,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设施,提升校园办学特色,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和营养餐计划,建立贫困生救助和优秀大学新生奖励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子女上得了学、上得起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范文化站,按时免费开放乡图书室、阅览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妥善解决“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深入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推进新农合、养老保险、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户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问题。
(四)坚持依法管理,构建规范有序的发展大局。一是强化财政管理。大力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各类财政管理制度,坚决执行网上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加强财政监督,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事前评审、事中跟踪、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评审。在项目实施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项目安排上严格按照党委议事制度确定;资金兑付采取党委会商和通报制,杜绝个人行为。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食品卫生、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信访与调解工作。定时开展隐患排查,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推行领导接访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信访工作格局。
四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三本台账”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禁毒、防邪等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
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党政办 2016年8月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