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赢得民心 真帮收获真情
索 引 号 : 008463659/2016-00074 | 发布机构: 曾家镇 | 成文日期: 2016-11-07 |
发布时间: 2016-11-07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真心赢得民心 真帮收获真情
——广元市地税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自2015年以来,按照广元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广元市地税局立足实情、聚焦帮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派出帮扶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倾情帮扶朝天区曾家镇白鹰村,着力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人、财、物上向驻村帮扶重点倾斜。帮扶工作组扎根农村、深入调研,制定规划、真情服务,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自从市地税局帮扶我们以来,真是让我们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鹰村支部书记何永忠直夸地税帮扶给村里发展带来了新风貌、新气象。
帮扶前:交通闭塞 产业空白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帮扶工作组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探访、详调查,走村串户迅速掌握全村概貌。白鹰村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村民居住分散,自然环境恶劣,土地十分贫瘠,全村无特色产业、无旅游景观、无矿产资源。全村45岁以上村民文盲比例超过50%,即使读过书的大多也仅上过小学或读过夜校;残疾人员多达37人,大多数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该村平均海拔高,常年气温低,只能种一季庄稼且难以使用机械作业,核桃等产业如果遭遇“倒春寒”等天灾更是颗粒无收。恶劣的地理条件致使“畜力耕种、肩挑背磨”的传统劳作模式一直沿续到今。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入村帮扶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重重困难如大石一般压在帮扶工作组心头。“办暖心事,解百姓忧,当是帮扶的首要工作。”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深一语破的。为此,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
帮扶中:精准施策 难中求解
修通公路破民难。工作组入户走访中,听到村民最多最强的呼声就是硬化修通出山路。白鹰村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产量低、收入少,道路不畅致使人员、物资进出受限,给生产增收和生活改善带来阻碍,对于仍挣扎在贫穷边缘的村民来说,打通这条“希望之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组采取工作汇报、摸底调查、现场办公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资金难题。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市局协同镇村反复论证,最终确定4.8公里道路纳入硬化范围,政府每公里出资15万元,市地税局也毅然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40万元弥补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资金缺口。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很多老百姓全程投工投劳修路,有的还主动承担了路基工程任务。目前,该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将解决2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
改造电网分民忧。受地理环境与客观条件的制约,白鹰村和邻近的中柏村30余户村民私拉乱接电线现象突出,一直存在安全用电隐患,线路故障时常发生,附近村民怨声载道。帮扶工作组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多方争取资金、政策,先后投入27万余元改造用电线路3500余米、安装220V变压器1台,解决了2个村1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让当地村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和同价电。
集中供水解民渴。白鹰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季节水排不出,枯水时节水储不住,只有冬水夏存才能保障日常用水,居民生活饮水难水质差。市局投入扶贫资金6.7万元,修建了一个集中供水点,解决了110余人的饮水困难。下半年,市局计划投资10万元,规划新建4个集中饮水点。
发展产业促民富。全村 48户建卡贫困户是重点帮扶脱贫对象,前期由镇、村、户联动对每一户都规划了产业发展项目,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项目难以落地。市局在深入调研后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户均给予2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现已分别送去启动资金500元,年底将根据各户项目实施情况,以奖励的形式发放剩余帮扶资金。与此同时,驻村工作组极力推动实施种养大户示范工程。对全村种植有示范、养殖有规模的大户给予奖励,促进全村大户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村民脱贫的助力器。一组村民陈歧坤发展山羊100余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贫困户李万银通过帮扶计划年养殖生猪20头。详细记录村民的产业发展从此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日常走访的必修课。“以奖代补”的实施,使村民的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邻里之间相互较着劲。
帮扶潮:全员行动 暖心帮扶
引导职工认穷亲。为切实让帮扶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广元市地税局发动全局之力,建立“111”扶贫帮扶机制,即:市局机关帮扶一个贫困村;市局领导、机关科室及负责人、市局直属单位班子成员按人联系一个建卡贫困户;各直属单位和朝天区局每个单位帮扶一个组。同时,市局向白鹰村联系户发放了民情连心卡,上面印有农户个人信息和结对帮扶人员联系方式,既方便群众进行政策咨询,又能让地税干部近距离倾听民情民意,更真实了解群众当前最迫切的困难和需求,在地税干部和农户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深入开展送种子化肥、抢种抢收等活动。先后给村民送鸡苗650只、小猪10头、饲料2000斤、化肥12吨,为5户农房改造送水泥50吨、沙50方,为6户危房加固补助资金60450元,发放养殖激励资金24000元,看望慰问病人6人支出13000元,日常走访慰问送米、送油和捐衣物若干。
以身示范赢民心。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深多次到结对帮扶户向仕贵家中嘘寒问暖,鼓励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走自强自立之路,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去年11月,江深给向仁贵送去棉被、过冬衣物,当得知他家住房面临垮塌危险而没有资金修缮时,当即拍板市局解决3000元修缮资金,希望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今年初,江深又一次来看望时,当得知他家的母猪刚患病死亡后,他再次拿出2000元塞到向仕贵家属手中,激动的老两口声音哽咽、饱含眼泪。四月份,江深再次来到他家,当得知将进行旧房改造时,江深再次赞助以示鼓励。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辉结对帮扶户赵金凯是一位老村支书,家中仅有两名老人及两个孙子,生活十分困难。张建辉在走访看望中发现赵家房基走样,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当即出资5000元,组织施工人员对住房进行修复,排除隐患。市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王映武结队帮扶户焦蓉丈夫因病去世后,与当地村民重组家庭并育有三名学龄子女,由于家庭负担重、收入少,孩子们的学费难以保障。王映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出资5000元解决子女上学费用问题,并告知焦蓉夫妇,孩子们的学业不能荒废,有难处要时常联系,能帮得上的忙地税局一定毫无保留、倾情相助。
干部真帮获真情。白鹰村贫困户白云昌夫妇俩因长期患病,家人无劳动技能而致贫。市局稽查局领导见其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条件恶劣,当即表示尽快帮助维修房屋,一个月后修缮完成,稽查局资助4100 元;同时还出资1800元为一组4户贫困家庭各购买1头猪仔进行养殖,年底帮助联系销售,以达到当年增加收入的目的。市局一分局对该村10户贫困户家禽养殖进行了现场规划,从外地采购良种鸡苗400余只,分送到贫困户家中,鼓励他们通过发展家禽养殖脱贫致富。建卡户陈永华父亲刚过世,母亲常年有病,妻子外出打工几年杳无音讯,自己因机械事故重伤致残,生活举步维艰,4岁女儿陈欣蓉早该上幼儿园了,却因交不起学费只能呆在家中。朝天区局帮扶工作队鼓励他,娃娃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要千方百计送女儿去读书,今年初发动干部职工捐款2410元,让小欣蓉顺利上学。市局二分局、三分局干部职工也多次深入帮扶村,听民意、知民情、解民难,用实际行动助推帮扶举措落地生效。
看今朝:村貌改观 民心凝聚
环境卫生变了。村民自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后,生活习惯逐渐改变,房前屋后井然有序,室内干净整洁,6户困难群众也通过“帮扶+自建”模式,硬化了地面,粉刷了墙壁,改善了居住环境。
产业发展变了。按照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的目标,坚持一户一项目、一村一特色,鼓励年轻人外出务工,学习外地脱贫致富经验,引导中年人开展高山特色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建议老年人发展农村养殖业,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观念变了。坚持扶贫先扶智、扶勤不扶懒原则,切实帮助村组寻找脱贫致富信息,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致富观念,引导村民少走致富弯路。通过发展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增强村民自主造血功能。
自2015年以来,广元市地税局已投入帮扶资金120余万元,帮助白鹰村老百姓解决了用电、饮水、行路等几大难题。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先后两次在全市帮扶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市长邹自景多次深入地税局联系点调研,对帮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7月,《四川日报》头版对市地税局的精准帮扶进行了重点报道;今年8月,省政协地联委主任陈芳率50余名政协委员实地考察,对帮扶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下一步,市局还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强化产业带动,帮助群众建立稳定的增收项目,全心全力助民增收,用实际行动推动贫困村真正改变面貌、全面脱贫奔康。
——广元市地税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自2015年以来,按照广元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广元市地税局立足实情、聚焦帮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派出帮扶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倾情帮扶朝天区曾家镇白鹰村,着力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人、财、物上向驻村帮扶重点倾斜。帮扶工作组扎根农村、深入调研,制定规划、真情服务,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自从市地税局帮扶我们以来,真是让我们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鹰村支部书记何永忠直夸地税帮扶给村里发展带来了新风貌、新气象。
帮扶前:交通闭塞 产业空白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帮扶工作组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探访、详调查,走村串户迅速掌握全村概貌。白鹰村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村民居住分散,自然环境恶劣,土地十分贫瘠,全村无特色产业、无旅游景观、无矿产资源。全村45岁以上村民文盲比例超过50%,即使读过书的大多也仅上过小学或读过夜校;残疾人员多达37人,大多数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该村平均海拔高,常年气温低,只能种一季庄稼且难以使用机械作业,核桃等产业如果遭遇“倒春寒”等天灾更是颗粒无收。恶劣的地理条件致使“畜力耕种、肩挑背磨”的传统劳作模式一直沿续到今。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入村帮扶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重重困难如大石一般压在帮扶工作组心头。“办暖心事,解百姓忧,当是帮扶的首要工作。”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深一语破的。为此,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
帮扶中:精准施策 难中求解
修通公路破民难。工作组入户走访中,听到村民最多最强的呼声就是硬化修通出山路。白鹰村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产量低、收入少,道路不畅致使人员、物资进出受限,给生产增收和生活改善带来阻碍,对于仍挣扎在贫穷边缘的村民来说,打通这条“希望之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组采取工作汇报、摸底调查、现场办公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资金难题。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市局协同镇村反复论证,最终确定4.8公里道路纳入硬化范围,政府每公里出资15万元,市地税局也毅然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40万元弥补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资金缺口。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很多老百姓全程投工投劳修路,有的还主动承担了路基工程任务。目前,该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将解决2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
改造电网分民忧。受地理环境与客观条件的制约,白鹰村和邻近的中柏村30余户村民私拉乱接电线现象突出,一直存在安全用电隐患,线路故障时常发生,附近村民怨声载道。帮扶工作组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多方争取资金、政策,先后投入27万余元改造用电线路3500余米、安装220V变压器1台,解决了2个村1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让当地村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和同价电。
集中供水解民渴。白鹰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季节水排不出,枯水时节水储不住,只有冬水夏存才能保障日常用水,居民生活饮水难水质差。市局投入扶贫资金6.7万元,修建了一个集中供水点,解决了110余人的饮水困难。下半年,市局计划投资10万元,规划新建4个集中饮水点。
发展产业促民富。全村 48户建卡贫困户是重点帮扶脱贫对象,前期由镇、村、户联动对每一户都规划了产业发展项目,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项目难以落地。市局在深入调研后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户均给予2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现已分别送去启动资金500元,年底将根据各户项目实施情况,以奖励的形式发放剩余帮扶资金。与此同时,驻村工作组极力推动实施种养大户示范工程。对全村种植有示范、养殖有规模的大户给予奖励,促进全村大户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村民脱贫的助力器。一组村民陈歧坤发展山羊100余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贫困户李万银通过帮扶计划年养殖生猪20头。详细记录村民的产业发展从此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日常走访的必修课。“以奖代补”的实施,使村民的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邻里之间相互较着劲。
帮扶潮:全员行动 暖心帮扶
引导职工认穷亲。为切实让帮扶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广元市地税局发动全局之力,建立“111”扶贫帮扶机制,即:市局机关帮扶一个贫困村;市局领导、机关科室及负责人、市局直属单位班子成员按人联系一个建卡贫困户;各直属单位和朝天区局每个单位帮扶一个组。同时,市局向白鹰村联系户发放了民情连心卡,上面印有农户个人信息和结对帮扶人员联系方式,既方便群众进行政策咨询,又能让地税干部近距离倾听民情民意,更真实了解群众当前最迫切的困难和需求,在地税干部和农户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深入开展送种子化肥、抢种抢收等活动。先后给村民送鸡苗650只、小猪10头、饲料2000斤、化肥12吨,为5户农房改造送水泥50吨、沙50方,为6户危房加固补助资金60450元,发放养殖激励资金24000元,看望慰问病人6人支出13000元,日常走访慰问送米、送油和捐衣物若干。
以身示范赢民心。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深多次到结对帮扶户向仕贵家中嘘寒问暖,鼓励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走自强自立之路,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去年11月,江深给向仁贵送去棉被、过冬衣物,当得知他家住房面临垮塌危险而没有资金修缮时,当即拍板市局解决3000元修缮资金,希望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今年初,江深又一次来看望时,当得知他家的母猪刚患病死亡后,他再次拿出2000元塞到向仕贵家属手中,激动的老两口声音哽咽、饱含眼泪。四月份,江深再次来到他家,当得知将进行旧房改造时,江深再次赞助以示鼓励。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辉结对帮扶户赵金凯是一位老村支书,家中仅有两名老人及两个孙子,生活十分困难。张建辉在走访看望中发现赵家房基走样,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当即出资5000元,组织施工人员对住房进行修复,排除隐患。市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王映武结队帮扶户焦蓉丈夫因病去世后,与当地村民重组家庭并育有三名学龄子女,由于家庭负担重、收入少,孩子们的学费难以保障。王映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出资5000元解决子女上学费用问题,并告知焦蓉夫妇,孩子们的学业不能荒废,有难处要时常联系,能帮得上的忙地税局一定毫无保留、倾情相助。
干部真帮获真情。白鹰村贫困户白云昌夫妇俩因长期患病,家人无劳动技能而致贫。市局稽查局领导见其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条件恶劣,当即表示尽快帮助维修房屋,一个月后修缮完成,稽查局资助4100 元;同时还出资1800元为一组4户贫困家庭各购买1头猪仔进行养殖,年底帮助联系销售,以达到当年增加收入的目的。市局一分局对该村10户贫困户家禽养殖进行了现场规划,从外地采购良种鸡苗400余只,分送到贫困户家中,鼓励他们通过发展家禽养殖脱贫致富。建卡户陈永华父亲刚过世,母亲常年有病,妻子外出打工几年杳无音讯,自己因机械事故重伤致残,生活举步维艰,4岁女儿陈欣蓉早该上幼儿园了,却因交不起学费只能呆在家中。朝天区局帮扶工作队鼓励他,娃娃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要千方百计送女儿去读书,今年初发动干部职工捐款2410元,让小欣蓉顺利上学。市局二分局、三分局干部职工也多次深入帮扶村,听民意、知民情、解民难,用实际行动助推帮扶举措落地生效。
看今朝:村貌改观 民心凝聚
环境卫生变了。村民自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后,生活习惯逐渐改变,房前屋后井然有序,室内干净整洁,6户困难群众也通过“帮扶+自建”模式,硬化了地面,粉刷了墙壁,改善了居住环境。
产业发展变了。按照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的目标,坚持一户一项目、一村一特色,鼓励年轻人外出务工,学习外地脱贫致富经验,引导中年人开展高山特色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建议老年人发展农村养殖业,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观念变了。坚持扶贫先扶智、扶勤不扶懒原则,切实帮助村组寻找脱贫致富信息,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致富观念,引导村民少走致富弯路。通过发展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增强村民自主造血功能。
自2015年以来,广元市地税局已投入帮扶资金120余万元,帮助白鹰村老百姓解决了用电、饮水、行路等几大难题。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先后两次在全市帮扶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市长邹自景多次深入地税局联系点调研,对帮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7月,《四川日报》头版对市地税局的精准帮扶进行了重点报道;今年8月,省政协地联委主任陈芳率50余名政协委员实地考察,对帮扶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下一步,市局还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强化产业带动,帮助群众建立稳定的增收项目,全心全力助民增收,用实际行动推动贫困村真正改变面貌、全面脱贫奔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