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乡: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索 引 号 : 008283527/2017-00030 | 发布机构: 蒲家乡 | 成文日期: 2017-03-21 |
发布时间: 2017-03-21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新的一年,如何让群众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党委、政府的核心,该乡在工作中坚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雪中送炭”与“授人以渔”结合起来,坚持技能培训“拔穷根”、产业带动“换穷业”、扶贫搬迁“挪穷窝”,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
技能培训“拔穷根”。该乡依托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力量,先后组织全乡有意愿并且符合条件的3名青年人才到院校学习深造、共举办电焊、电商等技能培训班2期约100余人参加,通过培训,转变群众思想意识形态,有力带动10人创业就业。
强基础,创优环境聚民富。启动汶罗路4.5公里的拓宽工程,硬化罗圈岩 (贫困村)的产业路6公里,让村内环线路、产业路、致富路条条通达。新建高位蓄水池2口(100立方米),使群众用上安全饮用水。全力完成幸福美丽新村40户133人的集中安置点建设工作,全面配合完成金罗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流转土地800余亩,栽植荷花,车厘子等特色小水果,实现产村相融,“一村一品”。真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产业带动,助农增收。依托罗圈岩村特有的地理优势,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全乡的农旅生态康养之路。抓好畜牧养殖,以“园区带动,大户联动”为抓手,建圈舍2000余平方米,养羊1000头,肉牛500头,土鸡2万只,助农增收。因地制宜搞好“果、蔬、草、药”种植,抢抓“互联网+”历史性机遇,力争在“畅销”求突破。以荷花采摘观光为主,走集茶山、土特产营销于一体的农旅生态之路,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好林下养殖文章,力促农民增收,真正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技能培训“拔穷根”。该乡依托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力量,先后组织全乡有意愿并且符合条件的3名青年人才到院校学习深造、共举办电焊、电商等技能培训班2期约100余人参加,通过培训,转变群众思想意识形态,有力带动10人创业就业。
强基础,创优环境聚民富。启动汶罗路4.5公里的拓宽工程,硬化罗圈岩 (贫困村)的产业路6公里,让村内环线路、产业路、致富路条条通达。新建高位蓄水池2口(100立方米),使群众用上安全饮用水。全力完成幸福美丽新村40户133人的集中安置点建设工作,全面配合完成金罗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流转土地800余亩,栽植荷花,车厘子等特色小水果,实现产村相融,“一村一品”。真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产业带动,助农增收。依托罗圈岩村特有的地理优势,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全乡的农旅生态康养之路。抓好畜牧养殖,以“园区带动,大户联动”为抓手,建圈舍2000余平方米,养羊1000头,肉牛500头,土鸡2万只,助农增收。因地制宜搞好“果、蔬、草、药”种植,抢抓“互联网+”历史性机遇,力争在“畅销”求突破。以荷花采摘观光为主,走集茶山、土特产营销于一体的农旅生态之路,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好林下养殖文章,力促农民增收,真正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