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乡:走农旅融合之路,助经济跨越发展
索 引 号 : 008283527/2017-00041 | 发布机构: 蒲家乡 | 成文日期: 2017-04-24 |
发布时间: 2017-04-24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为打赢脱贫攻坚第二仗,该乡以“稳中求进、追赶超越”为总基调,以“如期脱贫、如期小康、全力加快建成全区农业产业特色示范乡镇”为目标,坚持“生态立乡、农旅兴乡、产业强乡、依法治乡”的工作思路,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强经济、做实民生。集全民之智,聚全乡之力, 扎实开展“夯实基础、壮大产业、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强化党建”五大工作重点,奋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目标。
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完成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该乡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为改善贫困村的住房环境和人居条件,根据区、乡工作安排部署,全力完成罗圈岩村38户132人集中点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安置点在3月份启动,现施工朝面机声隆隆、热火朝天,预计在6月底全面完工,在8月份全面入住,针对工程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等问题,该乡聚全乡干部之力,落实人员,层层压实责任,倒排工期表,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发扬“5+2、白+黑”的精神,确保按期完工并迎接省、市、区的检查验收。
以产业为抓手,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助经济跨越发展
为确保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工作思路,该乡依托贫困村特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农旅融合”这一定位,细化研制了《罗圈岩村农业旅游总体扶贫规划》,着力打造“一谷”“两带” “三区” 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谷”:岭上人家养心谷;“两带”:高山蔬菜体验带和岭上荷花观光带;“三区”: 生态观光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在产业扶贫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罗圈岩村产业扶贫和农旅融合发展进行综合开发,目前,引进公司2个和私人业主2名入驻搞农旅开发,共流转土地500余亩,用于种植小水果100亩、观赏荷花100亩、蔬菜300余亩。同时,已建成种羊繁育基地1个、建圈舍2700余平方米,另新建养殖小区2个,带动养殖大户10户,辐射带动农户38户,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的模式。预计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肉羊10000头,土鸡80000只。为了让养殖户不愁销路,该乡依托帮扶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优势,联合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名义与学院签订订单农业,将土鸡和农特产品销往学院,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立争每户群众实现年增收7000元以上。
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完成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该乡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为改善贫困村的住房环境和人居条件,根据区、乡工作安排部署,全力完成罗圈岩村38户132人集中点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安置点在3月份启动,现施工朝面机声隆隆、热火朝天,预计在6月底全面完工,在8月份全面入住,针对工程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等问题,该乡聚全乡干部之力,落实人员,层层压实责任,倒排工期表,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发扬“5+2、白+黑”的精神,确保按期完工并迎接省、市、区的检查验收。
以产业为抓手,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助经济跨越发展
为确保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工作思路,该乡依托贫困村特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农旅融合”这一定位,细化研制了《罗圈岩村农业旅游总体扶贫规划》,着力打造“一谷”“两带” “三区” 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谷”:岭上人家养心谷;“两带”:高山蔬菜体验带和岭上荷花观光带;“三区”: 生态观光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在产业扶贫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罗圈岩村产业扶贫和农旅融合发展进行综合开发,目前,引进公司2个和私人业主2名入驻搞农旅开发,共流转土地500余亩,用于种植小水果100亩、观赏荷花100亩、蔬菜300余亩。同时,已建成种羊繁育基地1个、建圈舍2700余平方米,另新建养殖小区2个,带动养殖大户10户,辐射带动农户38户,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的模式。预计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肉羊10000头,土鸡80000只。为了让养殖户不愁销路,该乡依托帮扶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优势,联合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名义与学院签订订单农业,将土鸡和农特产品销往学院,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立争每户群众实现年增收7000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