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朝天区走出统计改革新路子
索 引 号 : 00846247X/2017-00077 |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 2017-09-08 |
发布时间: 2017-09-08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中办发[2016]76号)精神,今年4月24日,省统计局下发《关于开展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试点的通知》(川统计[2017]25号),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朝天被确定为全省20个省级试点县区之一。为抓好此次改革试点工作,朝天区紧密结合上级改革要求和区情实际,坚持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着眼于强化基层、夯实基础、优化服务、正本清源、积淀经验,认真研究制定《朝天区开展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蹄稳步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边远山区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的改革新路子。
一、推进情况
8月2日,朝天区改革试点方案顺利通过区委深改组审定,并以区委深改领导小组文件(广朝委改革〔2017〕3号)印发全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机构文件(广朝委改革办〔2017〕5号)同时印发;按照“6+N”乡镇基层统计机构设置模式,经7月21日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决定为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核定事业编制6名;区统计局于8月11日印发了《关于设立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通知》(广朝统计发〔2017〕18号),明确了6个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机构名称、督导范围、办公地点和主要工作职责。后续的人员选聘、办公场地落实、工作经费预算和办公设备采购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具体做法
加强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朝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计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将其纳入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表态坚决支持统计改革,在全区人员编制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首先满足统计改革需要,多次听取区统计局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不同层级专题会议,强调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努力为全省同类地区改革提供可资学习借鉴和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区委蔡书记亲自为改革出谋划策、把脉导向,协调解决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统计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区统计局坚持借力改革、据理力争、敢闯敢试、主动作为,充分调研分析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及时研究制定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经上上下下充分酝酿,反复磋商,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坚持三大原则,统筹分步实施。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朝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行业指导相结合、统一管理与乡镇主体相结合、综合配套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三大基本原则不动摇,以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方向不偏、责任不变、工作不断。在时间安排上,从4月15日开始到8月31日止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4月15日~7月15日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 “深入酝酿研究,制定试点方案”;6月10日~8月20日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 “明确职能职责,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条件”;8月21日~8月31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改革经验,形成试点成果”。
设置派出机构,明确职责划分。为有效弥补乡镇统计工作力量薄弱之短板,朝天区不断延伸区统计局的监管触角,抓实统计数据生产源头,采用“6+N”的模式设置乡镇基层统计机构,“6”,即:按历史沿革在朝天、沙河、羊木、中子、大滩、曾家6个中心集镇组建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作为区统计局的派出机构,负责督导全区25个乡镇的统计工作,并各配备全额财政供养事业编制1名,采取在全区公开选聘和在乡镇现有统计人员中择优选用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人员,其行政、人事、经费和业务工作均由区统计局统一管理,所需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到区统计局,所需办公用房由所驻中心镇政府解决;“N”,即:25个乡镇统计工作仍沿袭现有工作格局,由各乡镇政府配备1-2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其统计业务以区统计局的领导为主,并受所属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管理与指导,所辖片区乡镇统计和普查工作考核以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意见为主,既较好地实现了基层统计工作片区督导与乡镇独立开展的无缝衔接,确保了基层统计工作业务指导的再加强、监督管理的再强化,又进一步健全主体明确、职责清晰、权责一致的乡镇统计管理体系,并依法依规明确了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9项职能职责,有效强化了乡镇政府对统计工作的主体责任,以及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监管责任。
坚持综合配套,加强工作保障。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朝天区委及时成立了朝天区开展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统计和人事编制工作的领导为正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纪委、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统计局、区政府法制办以及片区中心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工作方法,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通力配合,严格按照改革试点的时间步骤,全面加强改革试点的要素保障,务求做到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设施设备“六个到位”,既保障了改革试点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又确保了改革试点过程中统计队伍不散、统计工作不断。
创新督导模式,放大改革效应。对于一般日常性的统计业务督促、检查和指导,明确由各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独立完成;对重大事项的督促检查,坚持以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为基础,采用“1+N”的模式整合工作力量,即:1名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人员与该片区所辖N个乡镇的统计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抽调组成工作组,实行随机交叉督查,以此加大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力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三、初步成效
深化了思想认识。通过这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使朝天区各级各部门在了解统计改革背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了统计工作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中央和省委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以及对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发展改革方向,进一步唤醒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
充实了基层力量。乡镇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和统计数据的质量,通过设置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既充实了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力量,又将区统计局工作监管触角前移,为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统计工作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统计地位。虽然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并未纳入年初确定的年度改革事项的“总盘子”,但朝天区委坚持特事特办,临时插入,并将其摆上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区委蔡书记高度重视,亲手谋划,亲自把关,在人员编制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首保统计改革,破天荒的从全区仅有的12名事业编制中硬性拿出6个放到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在乡镇和部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彰显了统计工作日益增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夯实了基层基础。基层基础是统计事业的根基,也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更是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源头。朝天区在改革中通过创新设立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不仅加强了统计工作力量,稳定和规范了统计基层,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压实了工作责任,健全了网络体系,夯实了统计基础。
保障了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各类统计调查的根本要求,改革通过深化认识、充实力量、提高地位、夯实基础,延伸了统计监管触角,减少了数据人为干扰,保证了源头数据质量,为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
四、主要经验
主要领导重视是成功关键。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尤其是像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这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人财物全面配套和众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更离不开“老大”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将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朝天区本次改革试点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实施,就是因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区委蔡书记领衔担纲,亲自谋划和落实改革思路、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和人员编制。
系统科学谋划是重要前提。凡事需“谋定而后动”,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方案是否可行,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谋划,而系统科学的谋划既要贯彻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坚持原则、把握导向,又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朝天在改革试点工作一开始,就牢牢抓住系统谋划这个“牛鼻子”,从而确保了谋划思路清晰、目的方向明确、实施步骤有序。
夯实工作力量是基本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多人少、队伍不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在我区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常态、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朝天的改革试点坚持从根本解决统计力量薄弱问题上着力撕开口子,作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核心,通过新设派出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队伍,从而为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在人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主动作为是有效手段。任何改革想要成功,必须挣脱传统束缚,破旧革新,也只有积极主动争取才能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有所作为,尤其是像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这种让不少党政领导和部门都“望而却步”的事情,更需要统计部门自身先行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拿出克难攻坚、啃硬骨头的精神,抢抓机遇,主动汇报,竭力争取领导重视、各方理解和政策支持,才能顺利推动改革试点按既定方案实施,如果等待观望、畏首畏尾、守株待兔、因循守旧,只会使改革推踏不开、停滞不前。
提升数据质量是根本目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是朝天开展各项统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只有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问题倒逼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厘清各级职责边界,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前置监管关口触角,切断干预报数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预期和初衷。
一、推进情况
8月2日,朝天区改革试点方案顺利通过区委深改组审定,并以区委深改领导小组文件(广朝委改革〔2017〕3号)印发全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机构文件(广朝委改革办〔2017〕5号)同时印发;按照“6+N”乡镇基层统计机构设置模式,经7月21日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决定为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核定事业编制6名;区统计局于8月11日印发了《关于设立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通知》(广朝统计发〔2017〕18号),明确了6个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机构名称、督导范围、办公地点和主要工作职责。后续的人员选聘、办公场地落实、工作经费预算和办公设备采购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具体做法
加强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朝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计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将其纳入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表态坚决支持统计改革,在全区人员编制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首先满足统计改革需要,多次听取区统计局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不同层级专题会议,强调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努力为全省同类地区改革提供可资学习借鉴和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区委蔡书记亲自为改革出谋划策、把脉导向,协调解决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统计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区统计局坚持借力改革、据理力争、敢闯敢试、主动作为,充分调研分析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及时研究制定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经上上下下充分酝酿,反复磋商,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坚持三大原则,统筹分步实施。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朝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行业指导相结合、统一管理与乡镇主体相结合、综合配套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三大基本原则不动摇,以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方向不偏、责任不变、工作不断。在时间安排上,从4月15日开始到8月31日止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4月15日~7月15日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 “深入酝酿研究,制定试点方案”;6月10日~8月20日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 “明确职能职责,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条件”;8月21日~8月31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改革经验,形成试点成果”。
设置派出机构,明确职责划分。为有效弥补乡镇统计工作力量薄弱之短板,朝天区不断延伸区统计局的监管触角,抓实统计数据生产源头,采用“6+N”的模式设置乡镇基层统计机构,“6”,即:按历史沿革在朝天、沙河、羊木、中子、大滩、曾家6个中心集镇组建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作为区统计局的派出机构,负责督导全区25个乡镇的统计工作,并各配备全额财政供养事业编制1名,采取在全区公开选聘和在乡镇现有统计人员中择优选用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人员,其行政、人事、经费和业务工作均由区统计局统一管理,所需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到区统计局,所需办公用房由所驻中心镇政府解决;“N”,即:25个乡镇统计工作仍沿袭现有工作格局,由各乡镇政府配备1-2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其统计业务以区统计局的领导为主,并受所属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管理与指导,所辖片区乡镇统计和普查工作考核以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意见为主,既较好地实现了基层统计工作片区督导与乡镇独立开展的无缝衔接,确保了基层统计工作业务指导的再加强、监督管理的再强化,又进一步健全主体明确、职责清晰、权责一致的乡镇统计管理体系,并依法依规明确了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9项职能职责,有效强化了乡镇政府对统计工作的主体责任,以及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的监管责任。
坚持综合配套,加强工作保障。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朝天区委及时成立了朝天区开展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统计和人事编制工作的领导为正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纪委、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统计局、区政府法制办以及片区中心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工作方法,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通力配合,严格按照改革试点的时间步骤,全面加强改革试点的要素保障,务求做到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设施设备“六个到位”,既保障了改革试点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又确保了改革试点过程中统计队伍不散、统计工作不断。
创新督导模式,放大改革效应。对于一般日常性的统计业务督促、检查和指导,明确由各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独立完成;对重大事项的督促检查,坚持以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为基础,采用“1+N”的模式整合工作力量,即:1名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人员与该片区所辖N个乡镇的统计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抽调组成工作组,实行随机交叉督查,以此加大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力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三、初步成效
深化了思想认识。通过这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使朝天区各级各部门在了解统计改革背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了统计工作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中央和省委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以及对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发展改革方向,进一步唤醒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
充实了基层力量。乡镇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和统计数据的质量,通过设置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既充实了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力量,又将区统计局工作监管触角前移,为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统计工作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统计地位。虽然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并未纳入年初确定的年度改革事项的“总盘子”,但朝天区委坚持特事特办,临时插入,并将其摆上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区委蔡书记高度重视,亲手谋划,亲自把关,在人员编制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首保统计改革,破天荒的从全区仅有的12名事业编制中硬性拿出6个放到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在乡镇和部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彰显了统计工作日益增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夯实了基层基础。基层基础是统计事业的根基,也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更是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源头。朝天区在改革中通过创新设立片区统计工作督导室,不仅加强了统计工作力量,稳定和规范了统计基层,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压实了工作责任,健全了网络体系,夯实了统计基础。
保障了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各类统计调查的根本要求,改革通过深化认识、充实力量、提高地位、夯实基础,延伸了统计监管触角,减少了数据人为干扰,保证了源头数据质量,为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
四、主要经验
主要领导重视是成功关键。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尤其是像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这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人财物全面配套和众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更离不开“老大”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将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朝天区本次改革试点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实施,就是因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区委蔡书记领衔担纲,亲自谋划和落实改革思路、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和人员编制。
系统科学谋划是重要前提。凡事需“谋定而后动”,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方案是否可行,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谋划,而系统科学的谋划既要贯彻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坚持原则、把握导向,又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朝天在改革试点工作一开始,就牢牢抓住系统谋划这个“牛鼻子”,从而确保了谋划思路清晰、目的方向明确、实施步骤有序。
夯实工作力量是基本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多人少、队伍不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在我区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常态、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朝天的改革试点坚持从根本解决统计力量薄弱问题上着力撕开口子,作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核心,通过新设派出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队伍,从而为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在人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主动作为是有效手段。任何改革想要成功,必须挣脱传统束缚,破旧革新,也只有积极主动争取才能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有所作为,尤其是像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这种让不少党政领导和部门都“望而却步”的事情,更需要统计部门自身先行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拿出克难攻坚、啃硬骨头的精神,抢抓机遇,主动汇报,竭力争取领导重视、各方理解和政策支持,才能顺利推动改革试点按既定方案实施,如果等待观望、畏首畏尾、守株待兔、因循守旧,只会使改革推踏不开、停滞不前。
提升数据质量是根本目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是朝天开展各项统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只有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问题倒逼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厘清各级职责边界,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前置监管关口触角,切断干预报数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预期和初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