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乡:“莓”运当头,“泡儿”助力夏季攻坚
索 引 号 : 008463632/2018-00026 | 发布机构: 青林乡 | 成文日期: 2018-04-11 |
发布时间: 2018-04-11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泡儿,属草莓的一种,每年5月份果实成熟,与草莓味道、外观略微相似,又叫野草莓。因其美味十足,具有止咳清热、健脾和胃等功效,备受城乡居民青睐。
遇“莓”结媒。2017年2月,葛家村引入野草莓产业,与羊肚菌一同布置在该村4组。采用传统种植模式,按照25cm×25cm的间隔,共栽植野草莓幼苗近16万株,形成占地面积约55亩的种植园区,与食用菌形成多元搭配的产业结构。全年“栽植-收获”全流程为周边3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00元。
尝“莓”知魅。2017年5-6月,首批野草莓实现初挂果,首次挂果率仅为10%,摘取野草莓200斤左右。通过探索产品销售渠道,按照100元/斤的平均价格达成交易,净利润超过10000元,预计2018年挂果率将大幅度提高,产量预计达2500斤,可实现10余万元的收益。2018年3月,园区进一步扩大野草莓种植规模,采用“垄作法”模式种植幼苗逾9万株,种植面积扩大到90余亩。
借“莓”联袂。借助野草莓独特优势,与越龄食品公司构建合作关系,联手推出野草莓味的月饼、冰淇淋等各类生态食品,市场遍及周边多个市区,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围绕野草莓已初步完善起的产业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等多种形式,野草莓为葛家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并通过提升知晓度、认可度,有望实现 “观光-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模式。
遇“莓”结媒。2017年2月,葛家村引入野草莓产业,与羊肚菌一同布置在该村4组。采用传统种植模式,按照25cm×25cm的间隔,共栽植野草莓幼苗近16万株,形成占地面积约55亩的种植园区,与食用菌形成多元搭配的产业结构。全年“栽植-收获”全流程为周边3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00元。
尝“莓”知魅。2017年5-6月,首批野草莓实现初挂果,首次挂果率仅为10%,摘取野草莓200斤左右。通过探索产品销售渠道,按照100元/斤的平均价格达成交易,净利润超过10000元,预计2018年挂果率将大幅度提高,产量预计达2500斤,可实现10余万元的收益。2018年3月,园区进一步扩大野草莓种植规模,采用“垄作法”模式种植幼苗逾9万株,种植面积扩大到90余亩。
借“莓”联袂。借助野草莓独特优势,与越龄食品公司构建合作关系,联手推出野草莓味的月饼、冰淇淋等各类生态食品,市场遍及周边多个市区,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围绕野草莓已初步完善起的产业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等多种形式,野草莓为葛家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并通过提升知晓度、认可度,有望实现 “观光-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