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油牡丹打通脱贫路
索 引 号 : 008463536/2018-00035 | 发布机构: 沙河镇 | 成文日期: 2018-04-13 |
发布时间: 2018-04-13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字体: [ 大 中 小 ] |
四月维夏,雍容华贵的油牡丹盛放在沙河镇秦岭村,为秦岭村带来一抹灵气。据悉,油牡丹是一种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果子可以炼油酿酒、花蕊可沏茶、根可入药,全身都是宝,该种作物一年种,从第三年开始多年收,发展空间极大。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沙河镇按照“因地制宜、分层布局、长短结合、种养配套”的产业发展思路,在秦岭村流转土地2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牡丹苗,如今花苗已到成熟期,预计产苗1200万株,价值360余万元。
秦岭村通过种植油牡丹,带动本地务工400余人,贫困户80余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打通了当地脱贫致富之路。秦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组织劳务服务收取提成,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
下一步,秦岭村将组织老百姓将牡丹花苗进行规模种植,建设旅游观赏兼用型牡丹园,并以油牡丹基地为核心,采用核桃树下种植油牡丹,油牡丹间距内套种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形成以赏花、垂钓、品尝绿色美食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不断夯实产业脱贫之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决战决胜脱贫奔康。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沙河镇按照“因地制宜、分层布局、长短结合、种养配套”的产业发展思路,在秦岭村流转土地2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牡丹苗,如今花苗已到成熟期,预计产苗1200万株,价值360余万元。
秦岭村通过种植油牡丹,带动本地务工400余人,贫困户80余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打通了当地脱贫致富之路。秦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组织劳务服务收取提成,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
下一步,秦岭村将组织老百姓将牡丹花苗进行规模种植,建设旅游观赏兼用型牡丹园,并以油牡丹基地为核心,采用核桃树下种植油牡丹,油牡丹间距内套种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形成以赏花、垂钓、品尝绿色美食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不断夯实产业脱贫之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决战决胜脱贫奔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