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天区各学校抓实“三坚持、三提升”,持续做好校园后勤及食品安全工作,为全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持高标准,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成立食品安全管理专班,严肃督查督办、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训,督促学校按照“6个1”模式对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切实提升师生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堂管理,坚持大宗食材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蔬菜、调味品等食品原料实行定点集中采购。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1357工作法”,规范食堂食材加工流程。全面落实陪餐制度,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强化风险管控,积极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每学期会同区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对全区食品安全进行全覆盖检查。
坚持高品质,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校园“五化”建设,食堂、寝室等后勤场所整治,添置和维护教室桌椅、寝室、学习生活区的照明等设施设备。全面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堂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食堂视频信号按规定上传省市相关部门,切实优化监管手段。改善学生宿舍,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实施“暖心工程”,全面改善曾家山高寒山区学校取暖条件,让山上学子不惧寒冷。实施“清凉工程”,为全区27学校安装制冷空调,让山下学子不怕酷暑。实施“煤改气”工程,全区25学校食堂燃料由煤炭改为天然气,让天空重绽蔚蓝。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全区学校厕所均安装了自动化水冲设备,让学校闻“味”而知“厕”的尴尬变为历史。近五年,先后实施“全面改薄”“义教能力提升”“教育强国”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
坚持特色化,提升学校办学活力。推进“一校一品”学校后勤特色化建设,出台《朝天区学校后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校后勤特色化打造的方向和路径。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建成“节水型学校”11所,“绿色校园”23所,全区校园绿化率达88.2%。开展各类主题班会300余场次,参与各类比赛竞赛1万余人次,3名学生被评为省级“环保小标兵”。羊木小学陶艺、农耕文化等劳动教育,羊木中学宿舍自主管理,文安小学“田园”文化,麻柳小学刺绣文化、陈家小学的“三园”文化等校园后勤保障工作初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