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评标方式相比,远程异地评标能够突破评审活动的空间限制,扩展专家的抽选范围,有效解决评标专家力量不足问题,实现专家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此外,远程异地评标对于防止评标专家和项目信息泄露、遏制围串标行为的发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评标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今年以来,中心紧扣改革创新主题,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9个,其中主场项目5个,副场项目4个,远程异地评标率100%。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工作效率,着力解决专家资源不足问题,全市统一制定了《政府采购项目市内远程异地评审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场地及硬件配置要求、协议管理、主副场设置及职责、远程异地评审申请、保密规定等,细化了工作职责,切实提高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技术保障。科学规划远程异地评标所需的电子评标室,安排专人实时检测维护网络、监控、评标电脑,全力做好硬件保障。依托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实时共享数据、语音通话交流、在线同步评标打分、在线确认评标结果、网上电子签名等功能,不同地域专家“面对面”交流,减少办事流程,避免长途奔波和时间浪费。有效杜绝“熟人评审”,减少人为因素对评标结果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评标质量。
扩大合作范围,推动区域联动。为整合共享全市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的评审专家资源和交易场地资源,保障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协调和统一开展,由市上牵头,全市各县区共同签订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积极探索与省内市外的远程异地评审,推动区域联动,为持续性做好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积蓄了强大发展动能。
下一步,中心将以常态化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为出发点,以数字化、智慧化为依托,积极探索创新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模式,不断扩大“朋友圈”,为各方交易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持续营造便捷、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